七月的蛇口,骄阳把水泥地晒得发烫。林英站在香江中心第十层的施工平台上,手里攥着马世民刚送来的产能报告,耳边是塔吊运转的轰鸣声——青英水泥蛇口分厂的烟囱冒着淡淡的白烟,刚投产半个月,日产能就从设计的2000吨提到了2500吨,比预期提前了整整一个月。
“林生,长江水泥的老生产线改造也差不多了。”马世民戴着安全帽,指着远处的货运码头,“昨天第一批改造后的水泥已经运过来了,质量跟蛇口新厂的一样,成本还降了15%——现在华南地区的水泥,我们已经占了35%的份额。”
林英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三艘满载水泥的货轮正靠在码头,工人穿着蓝色工装,扛着水泥袋往工地运,汗水浸湿的后背在阳光下泛着光。他想起半年前这里还是荒滩,现在却成了华南最大的水泥集散地,心里涌起一股踏实的成就感。
“把价格再降5%。”林英突然开口,指尖划过报告上“35%市场份额”的字样,“让中小水泥厂要么跟我们合作,要么退出市场——三个月内,把华南水泥份额提到50%。”
马世民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您是想垄断华南水泥供应?这招狠!现在李首富的长江水泥只剩15%的股份,根本无力反抗,那些中小厂更不是对手。”
“不是垄断,是整合。”林英纠正道,“把小厂的生产线租过来,用我们的技术改造,给他们分红——既扩大产能,又少树敌人,比打价格战省心。”
正说着,陈默拿着卫星电话跑过来,声音带着几分急促:“林生,霍总来电,说香江集团上市的资产重估报告出来了,青英水泥和港灯的估值比预期高20%,年底前上市能融资12亿港元!”
林英眼睛一亮。12亿融资,加上黄金期货未来的收益,足够他在蛇口再拿两块地——一块建香江影业的影视基地,一块做物流仓储中心,把实业、物流、影业的盘子彻底搭起来。
“让霍建宁盯着估值的事,别出岔子。”林英接过电话,刚要说话,就听见远处传来鞭炮声——香江中心的顶层钢结构开始吊装,工人围着彩绸扎的吊车,欢呼声响彻蛇口码头。
王主任穿着短袖衬衫,满头大汗地跑过来,手里举着个红绸包:“林先生,顶层吊装仪式,您得去敲锣!这可是蛇口第一栋超过30层的写字楼,得讨个好彩头!”
林英接过王主任递来的铜锣锤,站在施工平台的最高点。阳光洒在他身上,远处的深圳湾波光粼粼,近处的水泥罐车排成了长队。他深吸一口气,挥锤砸在铜锣上,“哐”的一声脆响,惊飞了码头的海鸥,也点燃了工人们的热情——“香江中心开工大吉!”的喊声此起彼伏,在蛇口的上空回荡。
“林先生,跟您说个事。”王主任凑过来,声音压得低,“广州那边来人了,想跟您谈水泥供应的事——他们要建白云机场,需要50万吨水泥,想从您这里拿,价格好商量。”
林英心里一喜。白云机场是大陆重点工程,拿下这个订单,不仅能赚一笔,还能打通广州的水泥渠道。他拍了拍王主任的肩膀:“明天我去广州谈,你帮我约个时间。”
中午回香港时,车刚过海关,就看见邱淑贞站在路边,穿着白色的衬衫和黑色长裤,手里攥着个文件夹,比上次在片场时干练了不少。看见林英的车,她赶紧挥手:“林先生!”
“怎么在这里等?”林英让陈默停车,邱淑贞拉开车门,递过来一份文件:“青霞小姐让我送《烟雨江南》的大陆发行方案——我们联系了广州、上海、北京的20家电影院,下个月首映礼在蛇口香江中心举行,还请了文化部的领导来。”
林英接过方案,指尖划过“20家电影院同步上映”的字样,笑着点头:“做得不错。发行部的王经理没少教你吧?”
邱淑贞脸颊微红,低下头:“王经理教了我很多,比如怎么跟电影院谈分成,怎么搞宣传——我还跟广州的货运公司联系了,电影拷贝用我们香江物流的车运,能省10%的成本。”
林英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这丫头不仅学发行,还把郑裕彤的物流渠道用上了,倒是有点商业头脑。他从包里拿出一张名片:“明天我去广州谈水泥订单,你跟我一起去——顺便跟广州的电影院敲定首映礼的细节。”
邱淑贞眼睛一亮,用力点点头:“谢谢林先生!我一定好好学!”
车开上弥敦道,邱淑贞坐在副驾上,翻看着发行方案,时不时问林英几个问题——从票房分成比例到宣传预算,问得都很专业。林英看着她认真的样子,想起第一次在邵氏片场见她的情景,心里不禁感慨:这丫头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只会红着眼哭的小姑娘了。
下午到公司时,霍建宁正拿着上市方案在办公室等他。“林生,资产重估报告我给沈弼行长看过了,他说汇丰愿意做我们的主承销商,上市发行价定在1.2港元/股,比怡合的股价还高0.3港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香江枭雄:从武行替身到世界首富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香江枭雄:从武行替身到世界首富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