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秋的香港,中环的晨雾里裹着一丝若有似无的焦灼。和记黄埔总部顶层的董事长办公室,落地窗外的维多利亚港上,货轮正拖着长长的水线缓缓靠岸,林英指尖夹着的雪茄燃到半截,烟灰落在摊开的《信报》上——头版“中英官员下月北京会晤”的标题旁,被他用红笔圈出了一行小字:“英资财团近期频繁接触公用事业公司股东”。
“林生,港灯总部那边刚传来消息,怡和的凯瑟克今早带着置地的人,跟港灯的三个小股东密谈了两个小时,离场时手里攥着文件袋,看神情像是谈成了什么。”首席助理陈默推门进来,西装袖口沾着点雨水,手里的股权变动报表还带着油墨味,“港灯股价开盘后就往上冲,从7.2港元涨到7.5港元,怡和系的券商在暗中吃货,已经吞了1.2%的流通股。”
林英把雪茄摁进水晶烟灰缸,火星溅起时,他抬头看向墙上挂着的港灯股权结构图——港灯(香港电灯公司)总股本10亿股,汇丰持股28%为第一大股东,他去年收购的20%稳稳坐住第二把交椅,剩下的52%分散在几十家机构和散户手里。如今怡和突然动手,显然是冲着港灯的控制权来的。
港灯可不是普通的公用事业公司——全香港岛、九龙半岛70%的电力供应都攥在它手里,哪怕经济波动,电费也一分不少收,每年净利润稳定在2.8亿港元以上,是香港商界人人眼热的“现金牛”。怡和这时候抢港灯,怕不只是贪这稳定收益,更带着中英谈判前“攥紧核心资产”的心思。
“凯瑟克没透底收购价?”林英伸手接过报表,指尖划过“张启棠、李兆基、郑裕彤”三个名字——这三个华资小股东各持港灯1.5%股份,是怡和这次主攻的目标。
“没明说,但圈子里传,怡和愿意出8港元/股,比现价高6.7%。”陈默声音压得低,“还有个更棘手的,长江实业的李先生昨天去了怡和大厦,跟凯瑟克关起门聊了一个半小时,走的时候两人还握了手——怕是要联手。”
林英指尖在报表上顿了顿。自从1977年被他截胡和记黄埔,李首富这一年多闷头在新界拿地,靠着几宗地产项目把身家拉回12亿港元,但始终没摸到香港商界的“核心圈”。这次跟怡和联手抢港灯,分明是想借英资的力,从他手里咬块肉下来。
“备车,去港灯总部。”林英起身抓起西装外套,袖口的百达翡丽金表是关之琳上个月送他的生日礼物,表盘上的日历还停留在昨天——这几天忙着和记黄埔港口的扩建项目,连日期都忘了调。走到门口时,他又回头:“让财务总监把港灯近三年的现金流报表送过来,再联系汇丰的沈弼主席,说我中午想请他喝杯茶。”
陈默刚应下,办公室的内线电话就响了,是家里的号码。林英接起,听筒里立刻传来关之琳温软的声音:“林英,你昨晚没回来睡,天佑哭着找爸爸呢,你今天能早点回来吗?”
“乖,下午我尽量赶回去陪他玩火车。”林英声音放柔,想起儿子抱着小火车追在他身后喊“爸爸”的模样,嘴角忍不住勾了勾,“你让佣人把我书房里的那本《香港电力发展史》找出来,我晚上要看。”
挂了电话,陈默在旁边笑着说:“林太现在把家里打理得妥妥帖帖,小少爷也养得白白胖胖,上次股东大会见,还会喊‘陈叔叔’了。”
林英笑了笑。1978年3月关之琳订婚后,就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家里,偶尔还会跟着他去公司学看报表,上次青英水泥的分红方案,她还提醒过“要多考虑小股东的情绪”,倒是比一些老臣子还细心。
车驶出和记黄埔大厦,中环的街道已经热闹起来。路边报摊的老伯举着报纸喊:“看报啦!中英谈判要谈香港前途啦!怡和要抢港灯啦!”林英扫了眼车窗外来往的人群,穿西装的商人脚步匆匆,手里的报纸都翻到财经版——中英谈判的风声,已经让香港商界慌了神。
港灯总部在湾仔,是一栋1920年代的红砖建筑,门口的铜制门牌被雨水冲刷得发亮。林英刚下车,港灯总经理钟景明就快步迎上来,脸色发白:“林生,您可来了!怡和的人刚走,留下话说明天就发要约收购公告,要把持股比例提到30%!”
两人走进会议室,几个港灯的华资董事已经在等着,个个愁眉苦脸。持股1.5%的张启棠拍着桌子:“凯瑟克太欺负人了!说什么‘英资更懂公用事业运营’,分明是想把咱们华人的产业吞了!林生,您可得帮我们顶住!”
林英坐在主位上,手指敲了敲桌面:“钟总,港灯现在的股东里,还有多少能争取的华资散户?怡和接触的那三个小股东,态度怎么样?”
钟景明赶紧翻文件:“散户手里大概有15%的股份,大多是老人和中产,看重稳定分红;张启棠他们三个,刚才跟我打电话,说怡和给的价很诱人,但没立刻答应,想等您拿主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香江枭雄:从武行替身到世界首富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香江枭雄:从武行替身到世界首富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