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25日,香港期货交易所。
林英站在交易大厅里,看着电子屏幕上跳动的恒生指数期货价格,眼神专注。经过三天的观察,他已经摸透了1976年香港期货市场的规则——恒生指数期货刚推出不久,杠杆倍数最高10倍,交易活跃,受全球股市和香港本地经济影响极大。
根据他的记忆,1976年下半年,受全球经济复苏和香港出口增长的影响,恒生指数会从1500点一路涨到1800点,恒生指数期货的涨幅会更大,因为杠杆的放大效应。
他手里现在有59,960.48港元现金,还有3.9万股和记黄埔股票(市值约4.7万港元)。他没打算把股票全部出手,而是留了3.9万股作为“底仓”,万一股市出现意外波动,还有缓冲;剩下的5.9万现金,全部投入恒生指数期货。
“买入恒生指数期货,10月合约,看涨,买10手。”林英走到交易台前,递上单子。
1976年的恒生指数期货,合约乘数为50港元/点,每手保证金约5000港元,10手需要5万港元保证金,剩下的9960.48港元作为浮动盈亏的缓冲。
交易员接过单子,飞快地录入系统,然后把交易确认单递给他:“林先生,10手10月恒生指数期货多单,成交价1520点,已成交。”
林英接过确认单,心里松了口气。接下来,他只需要等恒生指数上涨,就能通过期货杠杆快速放大收益。
从期货交易所出来,已经是中午12点半,林英肚子饿得咕咕叫,便打算去附近尖沙咀的“星光茶餐厅”吃点东西。
星光茶餐厅在尖沙咀弥敦道上,是片场武行常去的地方,原身以前也常来,一碗叉烧饭加一杯冻柠茶,只要8块钱。
林英刚走进茶餐厅,就听见一阵带着委屈的争执声,从柜台那边传来:
“我都说了,这戏我不拍了!那个张导演想占我便宜,让我拍什么‘沐浴戏’,还要穿那种暴露的衣服!”
说话的是一个穿着白色连衣裙的女孩,看起来十八九岁,梳着齐肩短发,眉眼精致得像画出来的,皮肤白得在茶餐厅的油腻灯光下都透着光。她手里攥着一个剧本,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眼圈微微泛红,却依旧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强。
林英的心脏猛地一跳——这张脸,他太熟悉了!虽然比记忆中年轻几岁,但那双清澈的大眼睛、精致的鼻型,分明就是年轻时的关之琳!
1976年的关之琳,本名关家慧,刚从中学毕业不久,因为父亲关海山是香港老牌演员,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便跟着父亲进了电影圈,拍了几部小成本电影,还没成名,难怪会被导演欺负。
“之琳,你别冲动啊!”旁边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女助理劝她,“这戏是‘永佳影业’的大制作,男主角是秦沛,拍完你就能红了!张导演只是说说,不一定真的要拍……”
“什么不一定!”关之琳咬着嘴唇,把剧本往柜台上一摔,“他昨天在片场就对我动手动脚,要不是我躲得快,早就被他占便宜了!这戏我就是不拍,也不会让他欺负!”
周围的食客都好奇地看过来,关之琳的脸更红了,眼圈也更红,却强忍着没掉眼泪。
林英看着她委屈又倔强的样子,想起原身记忆里武行被欺负、敢怒不敢言的处境,心里顿时生出一股保护欲。他走过去,在关之琳旁边站定,对着柜台后的老板喊:“老板,一碗叉烧饭,加一杯冻柠茶,冻的。”
然后,他转头看向关之琳,声音温和:“这位小姐,是不是遇到什么麻烦了?或许我能帮你。”
关之琳愣了一下,抬起头看向林英,上下打量着他——这个男生看起来比她大不了几岁,穿着白衬衫黑裤子,拄着一根竹拐杖,后背好像不太好,但眼神很沉稳,不像坏人,也不像茶餐厅里那些盯着她看的油腻食客。
“你是谁?”关之琳警惕地问,往后退了一小步。
“我叫林英。”林英笑了笑,指了指自己的拐杖,“以前是永华片场的武行替身,上个月摔了一跤,现在在家休养,偶尔做点投资。”
他特意提到“永华片场”,就是为了拉近距离——都是电影圈的人,虽然一个是武行,一个是演员,但多少能有点共同话题。
果然,关之琳听到“永华片场”,警惕的眼神放松了一些:“你也是片场的?那你认识张彪导演吗?”
“张彪?”林英皱了皱眉,假装思考,“是不是那个拍《江湖恩仇录》的导演?我认识他,以前在永华片场见过,听说他最喜欢欺负新来的女演员。”
关之琳眼睛一亮:“你认识他?那你能不能帮我说说,让他把那场‘沐浴戏’删掉?或者换个导演?”
“没问题。”林英干脆地答应,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笔,在剧本的空白页上写了一个电话号码,递给关之琳,“这个号码,你现在打,找李叔,就说我林英介绍的,让他帮你处理张彪的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香江枭雄:从武行替身到世界首富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香江枭雄:从武行替身到世界首富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