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有此理!” 胤禛将揭帖拍在御案上,语气带着怒意,“朕推行新政,为的是百姓安康、国库充盈,江兰更是为新政鞠躬尽瘁,他们却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污蔑!苏培盛!”
苏培盛连忙进来,躬身听令。“立刻传朕旨意:京城内外,凡发现此类揭帖,一律收缴销毁;派兵丁在各街口巡逻,禁止百姓私传;再有敢造谣者,严惩不贷!” 胤禛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让军机处调出年妃旧部的所有档案,重点查那些曾弹劾新政、如今仍在京城任职的人,看他们近期有没有异常动向。”
“老奴遵旨!” 苏培盛快步退下。
胤禛看着江兰苍白的脸色,语气缓和了些:“你别往心里去,这些人就是见新政推进顺利,急了眼,才出此下策。朕定会查清楚,还你一个公道。”
“皇上,臣不是担心自己,” 江兰躬身道,“臣是担心揭帖影响新政 —— 农匠后天就要启程,若是他们听到流言,心生顾虑,不肯去各省;商户若是怕‘妖女惑主’牵连自己,不敢参与通商,那十年计划的第一步就会受阻。”
张廷玉点点头:“江姑娘所言极是。当务之急,不仅要查幕后黑手,还要安抚农匠和商户,让他们知道,皇上信任江姑娘,新政不会因流言动摇。”
“朕明白,” 胤禛走到江兰身边,语气带着郑重,“你现在就去农匠住处,告诉他们,揭帖是污蔑,朕已下令彻查,让他们安心启程;商户那边,让瑞祥号发个告示,就说通商照旧,兰馨银行的贷款政策不变。至于你,近期若是不想入宫,朕可以让人把奏折送到瑞祥号,免得你在路上听到流言心烦。”
“谢皇上关心,” 江兰摇摇头,“臣没事。越是这种时候,臣越要正常入宫议事,越要让所有人知道,流言撼不动新政,也撼不动臣辅佐皇上的决心。”
胤禛看着她坚定的眼神,心里满是欣慰 —— 危难之际,她想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新政的推进,这份格局,比很多朝臣都更胜一筹。他点点头:“好!朕陪你一起,稳住新政,揪出幕后黑手!”
江兰躬身谢过,转身离开御书房。出宫时,她看到苏培盛正带着兵丁收缴揭帖,百姓们虽还有议论,却已不敢私传;路过兰馨学院时,看到丫蛋正带着学生们向路人解释 “江姑娘推新政的实绩”,手里举着 “密云灾区亩产千斤”“兰馨银行助贫农缴粮” 的牌子,心里满是暖意。
回到瑞祥号时,大宝已经统计完揭帖的情况:“姑母,京城共贴了一百二十多张揭帖,主要在城门、茶馆、学堂这些人多的地方,最早是今晨卯时出现的,像是有人统一安排,同时张贴。学生们还打听出,贴揭帖的人都穿着短打,口音像是西北的,跟年羹尧的老家口音很像。”
“西北口音?” 江兰心里的猜测更确定了,“大宝,你再去查一下,年妃旧部里,有没有西北籍贯、如今仍在京城的人,重点查那些在礼部、工部任职的,他们可能利用职务之便,接触到印刷揭帖的作坊。”
“好!我这就去!” 大宝应声跑开。
江王氏端来一碗热姜汤,看着江兰:“兰丫头,喝点姜汤暖暖身子。刚才你大嫂来,说京营里也有人传流言,你大哥正跟将军解释,让你别担心家里。”
“娘,我没事,” 江兰接过姜汤,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大哥那边,让他别跟人争执,清者自清,等查到幕后黑手,流言自然就散了。”
正说着,农匠学堂的总教习王老汉来了,手里拿着一个包裹:“江姑娘,俺听说街上有揭帖污蔑你,俺这心里不踏实,特意来跟你说,俺们农匠都信你,后天肯定按时启程!这是俺家老婆子做的布鞋,给你带了两双,路上穿暖些。”
江兰接过布鞋,心里满是感动:“王大爷,谢谢您。有你们在,我就放心了。”
接下来的两天,江兰一边安抚农匠和商户,一边让大宝、丫蛋追查年妃旧部的动向。她还让兰馨银行发了告示,承诺 “通商贷款利息再降一成”,稳定商户情绪;农匠们也如期启程,临走时还特意来瑞祥号告别,说 “定不辜负江姑娘和皇上的信任,把新粮种好”。
十月初一这天,大宝带来了新线索:“姑母,查到了!年妃旧部里,有个叫赵德海的,原是年羹尧的幕僚,如今在工部当主事,西北籍贯,近期常去城南的一个小作坊,那作坊就是印揭帖的地方!学生们还看到,他昨天偷偷给一个短打男子塞银子,那男子的口音就是西北的!”
江兰拿着大宝整理的线索,立刻赶往皇宫。御书房内,胤禛正看着军机处送来的年妃旧部档案,见江兰进来,连忙招手:“你来得正好,军机处也查到赵德海有异常,他近期与几个散落民间的年妃旧部联系频繁,还从家里运出不少银子,怕是要资助旧部作乱。”
江兰将线索递过去:“皇上,赵德海常去的城南作坊,就是印揭帖的地方,臣已让学生盯着,只要他再去,就能人赃并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