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县建粮食储备库(共二百座,储粮五千万石)
种粮补贴(三年累计补贴白银一百万两)
试验田扩至万亩(收集高产品种二十种)
十年贸易目标:
海路:广州、泉州设通商枢纽,开通南洋、西洋航线(年通商船百艘)
陆路:修驿站百座(京城 - 多伦诺尔 - 伊犁线),定蒙古、西域通商盟约
关税:设 “通商律法局”,规范内外关税,解决纠纷
产业:扶持丝绸、茶叶、瓷器商户(兰馨银行低息贷款)
“皇上,您看这些要点,还有遗漏的吗?” 江兰将写好的要点递过去,心里满是期待 —— 这不仅是她的计划,更是她和皇上共同的理想,是她穿越而来,想为这个时代做的最实在的事。
胤禛接过要点,逐字细看,时不时提笔修改:“在粮食目标里加一条‘荒年放粮优先贫困户’,贸易目标里加‘外夷通商需派通译随行’,避免因语言不通生事。其他的,都很周全。”
他将要点放回案上,目光落在江兰身上,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江兰,这十年计划,朕就和你一起推进。五年后,朕要看到百姓仓里有粮,不用再怕灾荒;十年后,朕要看到大清的商船走遍南洋,西域的良马进得了京营,关税银能撑起新政的大半开销。”
江兰看着胤禛眼中的光芒,忽然想起雍正元年,她刚穿越时的场景 —— 那时她还是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包衣丫头,在漕工棚里看着饥肠辘辘的漕工,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是能让他们有饭吃就好了”。如今,她不仅能让漕工有饭吃,还能和皇上一起,谋划十年后的大清,这份跨越时空的缘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让她眼眶微微发红。
“皇上,” 她轻声道,“臣刚穿越到大清时,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让身边的人不再挨饿。如今,能和皇上一起定这十年计划,臣…… 臣很庆幸,能来到这个时代,能为大清、为百姓做些事。”
胤禛看着她泛红的眼眶,心里也泛起一阵暖意。他知道,江兰的心愿从来都不复杂,不是权势,不是名分,只是 “让百姓过得好”。这份纯粹,比任何官场的圆滑、后宫的算计,都更珍贵。他拿起桌上的茶杯,给江兰倒了杯温水:“别激动,十年路还长,咱们得一步一步走。今日定了计划,明日就开始落地 —— 农匠学堂的选址,让户部先拿出方案;粮食储备库的银子,从今年的关税里拨;通商枢纽的护工,让水师派船驻守。”
两人又聊了一个时辰,将计划的落地细节一一敲定:农匠学堂的教习从试验田的庄户里选,优先选种新粮产量高的;粮食储备库的管理,由兰馨银行和州县官共同负责,每月对账,避免贪腐;通商枢纽的通译,从兰馨学院的学生里挑,要求懂外语、知律法。
日头渐高,苏培盛进来禀报,户部尚书张延龄已在殿外候着,要议各省农匠学堂的拨款。江兰起身告辞:“皇上,户部议完事,臣再过来,把农匠学堂的教习名单给您过目。”
胤禛点点头,送她到御书房门口。江兰走了两步,忽然转过身,目光坚定地看着他,声音清晰而温暖:“皇上,十年后,我想看到一个百姓安康、国库充盈的大清 —— 没有灾荒,没有逃丁,商户能安心通商,孩子能有书读。”
胤禛看着她眼中的期待,想起两人定计划时的默契,想起这些年一起推进新政的点点滴滴,郑重地点头,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承诺:“朕与你一同见证。”
这六个字,像一粒种子,落在江兰心里,瞬间生根发芽。她躬身行礼,转身走出宫道 —— 晨光洒在她身上,宫灯的影子被拉得很长,那些挂在宫道上的灯,曾为她驱走夜路的黑,如今,又仿佛在为她照亮未来十年的新政之路。
回到瑞祥号时,丫蛋正拿着陕西、甘肃的农匠需求清单,焦急地等着她:“姐,陕西需要五十个农匠,甘肃要四十个,可试验田的庄户只有三十个能当教习,不够怎么办?”
江兰接过清单,笑着说:“别急,皇上刚定了,在各省设农匠学堂,从试验田调三十个庄户当总教习,再在当地选有经验的老农当助教,这样既能解决人手不足,又能让老农更快接受新粮种。”
她拿起笔,在清单上写下 “总教习 30 人(试验田调派),助教 90 人(当地老农选拔)”,又补充道:“让大宝从兰馨银行调些银子,给农匠们发俸禄,总教习每月二两,助教一两,不能让他们白干活。”
丫蛋眼睛一亮,连忙跑去账房找大宝。江老实从院子里走进来,手里拿着刚收到的江柱子的信:“兰丫头,你二哥来信了,说伊犁军营的玉米长得好,将军想在军营周边推广,让你给些种子和农匠过去。”
江兰接过信,信上写着 “军营玉米亩产千斤,士兵们能吃饱饭,训练都有劲了,望姐姐速派农匠来,教周边百姓种玉米”,字迹虽潦草,却透着兴奋。她笑着说:“正好,农匠学堂要派教习去各省,让陕西的总教习顺路去伊犁,再带两千斤玉米种,帮军营和百姓一起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