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兰握着茶杯的手指微微收紧,心里却异常清醒 —— 她知道太后的意思,也明白这是后宫乃至宗室对她的 “常规期待”:一个与帝王走得近、又有能力的女子,似乎只有 “入宫” 这一条 “正途”。但她从穿越而来的那天起,想的就不是什么名分,而是如何用自己的知识,帮这个时代的百姓过得好一点,帮胤禛把新政推得稳一点。
她没有回避太后的目光,而是放下茶杯,再次躬身行礼,语气恭敬却异常坚定:“太后娘娘,臣女明白您的好意,也谢谢您为臣女操心。只是臣女自穿越到这大清,心里想的从来都不是个人的归宿。当年臣女只是个包衣丫头,是皇上给了臣女机会,让臣女能参与新政,能为百姓做事;如今臣女能帮着推进摊丁入亩、推广新农种,能让更多百姓有饭吃、不逃荒,这就够了。”
她抬起头,眼里没有丝毫犹豫,只有对新政的执着和对大清的期许:“臣女只想辅佐皇上,把新政推好,让大清越来越强,让百姓越来越安乐。至于个人的归宿,臣女暂无他求,也从未想过要借着与皇上的信任,谋什么名分。请太后放心,臣女定不会因为个人之事,耽误新政,更不会让皇上为难。”
太后看着江兰眼中的坚定,先是愣了愣,随即眼里闪过一丝惊讶,紧接着便化为释然,甚至还有几分赞许 —— 她原以为,江兰要么会羞涩回避,要么会借着话头攀附,却没想到她竟如此坦荡,如此清醒,心里装的全是新政和百姓,半点没有女子的小情小爱,也没有对权势的贪念。
她轻轻叹了口气,伸手拍了拍江兰的手,语气比之前更温和了:“好孩子,是哀家狭隘了。哀家原以为,女子总要寻个依靠,却忘了,有些人的心,本就不在后宅的方寸之地,而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你能有这份心,是大清的幸事,也是皇上的幸事。”
她顿了顿,补充道:“往后宫里若是有人再议论什么,哀家会帮你压下去。你只管安心推你的新政,要是需要后宫帮忙 —— 比如护理坊要给灾区送药材,或者兰馨银行要给嫔妃们的娘家商户讲贷款规矩,都尽管跟哀家说,哀家给你做主。”
江兰没想到太后不仅没有生气,还愿意支持她的新政,眼眶微微发红:“谢太后娘娘!臣女定不负您的信任,也不负皇上的托付!”
“好了,别站着了,坐下再喝杯茶,” 太后笑着让她起身,又拿起一块栗子糕递给她,“跟哀家说说,那兰馨银行要在十八省设分号,民生窗口打算配些什么医疗物资?哀家宫里还有些太医院给的滋补药材,要是用得上,都给你拿去。”
江兰心里满是暖意,连忙跟太后说起民生窗口的规划:“臣女打算配些治疗风寒、痢疾的常用药材,再备些止血的药膏,都是百姓日常能用得上的;另外还想请太医院派些医工,定期去分号坐诊,给百姓免费看诊 —— 只是怕太医院人手不够,还没敢跟皇上提。”
“这事哀家帮你说!” 太后当即拍板,“太医院那些医工,天天在宫里闲着也是闲着,派去给百姓看诊,也是积德行善。哀家回头跟皇上说,让他下旨,太医院每月派二十个医工去兰馨银行的民生窗口,费用由内府出。”
江兰连忙道谢,心里越发觉得,太后虽有传统女子的视角,却也有大格局,懂得什么是真正对大清好的事。
两人又聊了半个时辰,从民生窗口聊到试验田的玉米收成,从海禁开放后的通商规划聊到江柱子在军营的近况,气氛温馨得像真正的祖孙俩。眼看日头偏西,江兰起身告辞,太后特意让福宁送她出宫,还让她带了两盒太医院的滋补药材,说是 “给你爹娘补身子的,也是哀家的一点心意”。
走出慈宁宫,江兰手里捧着药材,心里满是感慨 —— 她原以为面对 “名分” 的试探,会是一场尴尬的对峙,却没想到竟是这样一场充满温情与理解的对话。太后的支持,不仅让她少了后宫的后顾之忧,更让她坚定了推新政的决心 —— 她没有选错路,她的初心,终究被理解,被认可。
宫道上的宫灯已经开始点亮,暖黄的光洒在青石板上,像一条温暖的路。江兰想起太后的话,想起胤禛的信任,想起百姓们因为新政露出的笑脸,心里忽然充满了力量 —— 未来或许还会有更多的试探,更多的非议,但只要她守住初心,只要有皇上和太后的支持,有家人和学生们的协助,她就一定能把新政推得更远,把大清建设得更好。
回到瑞祥号时,江老实和江王氏正在院子里晾晒玉米粉,丫蛋则在整理兰馨银行十八省分号的选址资料。看到江兰回来,手里还捧着两盒药材,江王氏连忙迎上来:“兰丫头,这是哪来的药材?看着像是宫里的东西。”
“是太后娘娘赏的,” 江兰笑着把药材递给江王氏,“娘娘还问起爹娘的身体,让我给你们补补身子。对了,娘娘还答应帮咱们请太医院的医工,去兰馨银行的民生窗口坐诊,以后百姓们看病就更方便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