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事不敢耽误,亲自去档案库翻找,不到半个时辰就抱来一摞档案。江兰坐在案前,快速核对:康熙五十年泉州港重建,石料损耗仅占预算的一成五,可工部这次报的是三成;当时的人工费用是每人每日五十文,工部却报八十文 —— 一算下来,五万两的预算至少能省一万五千两。
“多谢主事配合。” 江兰收起档案,起身准备离开,却见户部尚书张延龄从外面进来,看到她手里的档案,脸色一沉:“江姑娘,部院档案岂是随意可动的?就算有皇上手谕,也该事先跟本部打招呼!”
“张大人,” 江兰拿出手谕,语气不卑不亢,“皇上手谕写着‘各部需全力配合’,臣核对档案是为海禁章程的预算,事关新政,耽误不得。若是大人觉得不妥,可去御书房向皇上奏请。”
张延龄看着手谕上的御印,心里虽不满,却也不敢真去触皇上的霉头,只能冷哼一声,转身走开。江兰没理会他的态度,抱着档案快步赶回御书房 —— 她知道,现在不是计较的时候,核对完预算,还要和皇上议税收测算,时间紧迫。
回到御书房时,胤禛正等着她。江兰将核对结果一一说明,还把康熙年间的档案摊在御案上:“皇上您看,工部的预算确实虚高,石料和人工都能压缩,三万五千两足够修缮泉州港码头。”
胤禛看着档案上的旧数据,又看了看江兰标注的压缩项,嘴角露出笑意:“好!就按你说的,让工部重新报预算,若是再虚高,朕饶不了他们!你这特权没白给,半天就解决了三天的事。”
接下来的几日,江兰彻底感受到了特权带来的效率。清晨,她不用等传召,直接走进御书房时,胤禛往往已经泡好了她爱喝的雨前龙井;中午,她从工部调完港口建设图纸,能立刻回御书房和胤禛讨论海关选址;深夜,她议完章程离开时,宫道上的宫灯依旧亮着,苏培盛还会特意留一盏灯在御书房门口,方便她次日再来。
有一次,江兰为了查 “外夷商船停泊费用” 的旧例,傍晚才去户部。档案库的太监说 “已过酉时,档案库要锁门”,她拿出手谕,太监立刻打开库门,还帮着她翻找。等她抱着档案回到御书房时,已近子时,胤禛却还在油灯下等着,桌上温着的莲子羹还是热的。
“怎么去了这么久?” 胤禛递给她羹汤,语气带着几分关切,“户部又刁难你了?”
“没有,是档案藏得深,找了半天才找到。” 江兰喝着羹汤,心里满是暖意,“不过找到了康熙年间的旧例,外夷商船停泊费是每日五十两,咱们可以按这个标准,再根据船的大小调整,既合理又不会让外夷觉得吃亏。”
胤禛点点头,接过档案,借着油灯的光翻看:“就按这个来。你奔波一天,也累了,喝完羹汤早点回兰芷院,明日再议。”
这些场景,被不少朝臣看在眼里。早朝时,马齐看到江兰不用通报就走进御书房,对身边的兵部侍郎说:“皇上这是把江姑娘当成了推新政的左右手,这份信任,无人能及。” 张延龄则在私下对周显抱怨:“一个包衣女子,竟能随意出入御书房,调阅部院档案,这要是传出去,成何体统?” 可抱怨归抱怨,他却不敢真去弹劾 —— 皇上对江兰的维护,早在上次朝堂非议时就已明了,谁弹劾谁倒霉。
瑞祥号里,江老实看着女儿每天精神饱满地回来,还带回不少部院档案,忍不住问:“兰丫头,皇上给你的那特权,真这么管用?户部、工部都肯给你档案?”
“爹,不是特权管用,是皇上的信任管用。” 江兰放下档案,笑着说,“皇上是想让我快点把海禁章程定下来,早点开放港口,让沿海百姓有活路,让新政能多些税收。我要是滥用特权,岂不是辜负了皇上的信任?”
丫蛋在一旁补充:“姐可规矩了,每次调完档案,都会让大宝哥把借阅记录写得清清楚楚,还回去的时候,连页角都不会折一下。上次工部的主事还说,从没见过这么爱惜档案的外臣呢!”
江兰点点头,拿起桌上的 “海关官员选拔名单”,开始核对 —— 这份名单是她根据调阅的进士履历档案选的,每一个人都有 “治水、管粮” 的实务经验,没有一个是靠关系上位的。她知道,只有把每一件事都做扎实,才能对得起那份特权,对得起皇上的信任。
五月初一这天,海禁章程终于定稿。江兰拿着定稿的章程走进御书房时,胤禛正在看试验田的收成预报 —— 玉米亩产竟达一千二百斤,番薯更是有一千五百斤。看到江兰进来,他放下预报,接过章程:“都弄好了?”
“是,” 江兰点头,“海关选址、税收比例、官员选拔、外夷商船管理,都按咱们议的定了,还参考了户部、工部的旧档案,确保每一条都可行。”
胤禛翻开章程,看到 “泉州港修缮预算三万五千两”“外夷商船停泊费按船型定”“海关官员从实务进士中选拔” 等条目,每一条都标注着参考的档案来源,字迹工整,一目了然。他抬起头,目光落在江兰身上,带着赞许:“你做得好。这份章程,既有新意,又有旧例支撑,朝臣们想反对都难。你的特权没白给,新政又往前推了一大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