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正看着泉州港的水师布防图,闻言抬头,目光落在油灯上。琉璃灯罩在烛火下泛着淡淡的光,锡制灯座打磨得光滑发亮,一看就用了心思。他拿起油灯,点燃棉芯,暖黄的光立刻聚在图纸上,比烛火亮了不少,却一点都不刺眼,也没有呛人的油烟。
“你费心了。” 胤禛的声音比平日温和了些,指尖轻轻摩挲着灯座上的小把手,“这通风口的设计,很巧妙。”
“臣只是想着,章程还要劳烦皇上多费心,能让您批奏折时舒服些,也是臣的本分。” 江兰躬身行礼,没有多留,转身退出了御书房 —— 她不想让这份关心显得太过刻意,有些心意,放在细节里就好。
江兰走后,胤禛拿着油灯看了许久,又让苏培盛把御书房的烛火都熄了,只留这一盏油灯。他重新拿起海禁章程的资料,借着油灯的光批阅,眼睛果然舒服多了,之前那种干涩刺痛的感觉渐渐消失,连批奏折的速度都快了不少。
“这油灯,是江姑娘自己做的?” 胤禛头也不抬地问。
苏培盛连忙回道:“是,老奴听说,江姑娘找了波斯匠人做琉璃灯罩,还让江老爷子打了锡灯座,忙活了两天才做好。”
胤禛点点头,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浅笑 —— 这丫头,总是这样,做什么都透着股务实的贴心,从不说漂亮话,却把关心都藏在实处。
接下来的几日,江兰每天都会深夜才从御书房离开 —— 海禁章程的细节太多,从海关官员的选拔标准,到外夷商船的税收比例,都要一一商议。御书房到兰芷院的路,是一条僻静的宫道,两旁只有几棵老槐树,夜里没有灯,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江兰从小就怕黑,每次走这条路,都要扶着墙,一步一步慢慢挪,有时遇到风吹动槐树叶,都会吓一跳。
这天深夜,江兰议完章程,刚走出御书房,就发现宫道上竟亮着一排排宫灯。宫灯是红色的绢面,里面点着蜡烛,暖黄的光顺着宫灯的镂空花纹洒出来,把整条路都照得亮堂堂的,从御书房一直延伸到兰芷院的门口。
她愣在原地,脚步都忘了动。一个巡逻的小太监路过,见她站着不动,笑着说:“江姑娘,您还没回啊?这些宫灯是皇上三日前让人挂的,说这条路人少灯暗,怕您走夜路不方便。”
江兰心里猛地一暖,眼眶微微发热。她想起三日前,她走这条路时,不小心被石头绊倒,苏培盛正好路过,扶了她一把 —— 想必是苏培盛把这事告诉了皇上,皇上记在了心里,还悄悄命人挂了宫灯。
她沿着宫灯照亮的路往前走,暖黄的光落在身上,一点都不觉得黑了。槐树叶在灯光下轻轻摇晃,影子落在地上,像跳动的小精灵,一点都不可怕了。走到兰芷院门口时,她回头望了望,御书房的窗户还亮着,那盏她送的琉璃油灯的光,在夜色里格外明显 —— 想必皇上还在借着那盏灯,批阅海禁章程的资料。
第二日清晨,江兰去御书房时,宫道上的宫灯还亮着,只是蜡烛换成了新的。她走进御书房,见胤禛正坐在油灯下,看着海禁章程的 “海关税收分配” 部分,指尖在 “四成用于沿海百姓生计” 的字样上轻轻划过。
“皇上,” 江兰躬身行礼,目光落在油灯上,“这油灯用着还顺手吗?”
“很顺手,” 胤禛抬起头,目光与她相遇,眼底带着一丝笑意,“夜里批奏折,眼睛舒服多了。宫道上的灯,你看着还习惯?”
江兰点点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谢皇上费心,臣走夜路,再也不怕黑了。”
“你为朕改良油灯,朕为你设几盏灯,都是应该的。” 胤禛拿起油灯,轻轻晃了晃,琉璃灯罩里的光跟着跳动,“咱们接着议章程,泉州港的海关官员,你想从哪批进士里选拔?”
江兰在锦凳上坐下,拿起 “进士履历册”,指着几个人的名字:“臣觉得这几位不错,都有过地方治水、管粮的经验,懂民生,也懂实务,适合管海关的琐事。”
御书房里,油灯的光静静流淌,宫道上的宫灯还在亮着。两人一边讨论海禁章程的细节,一边时不时看向那盏油灯,或是想起宫道上的暖光,都没有多说什么,却彼此心照 —— 这份关心,不用言说,不用张扬,就藏在改良的油灯里,藏在点亮的宫灯里,藏在为新政共同努力的每一个细节里。
苏培盛站在殿外,看着御书房里的灯光,笑着摇了摇头 —— 皇上和江姑娘的这份默契,比宫里的任何珍宝都更珍贵。一个默默改良油灯护眼,一个悄悄增设路灯驱黑,都是为了对方好,却都不说破,只在日常的相处里,彼此体谅,彼此支持。
傍晚时分,江兰从宫里回来,丫蛋连忙迎上来,手里拿着一张纸:“姐,波斯匠人又送了几个琉璃灯罩来,说要是油灯用坏了,随时能换。还有,额尔敦说,要是沿海港口需要琉璃灯,他也能帮忙运过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