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二十八年十一月中旬,京畿周边的顺天府遭遇了十年不遇的暴雨。连续七日的瓢泼大雨像断了线的珠子,砸在干裂的土地上,汇成浑浊的溪流,顺着沟壑蔓延,将成片的麦田淹成了泽国。顺天府下辖的密云县灾情最重,县令飞鸽传书至京城,急报 “洪水冲毁民房百间,灾民数千,缺粮少药,恐有瘟疫”。
瑞祥号的议事厅内,江兰正和王瑞、大宝围着一张简易的灾区地图,指尖划过 “密云县” 的标注。桌上堆着刚清点完的物资清单:“粮食五千石、棉衣三千件、暖身膏药两千贴、急救药材五十箱”—— 这是江兰连夜从瑞祥号分铺和护理坊调拨的赈灾物资,只待天一亮,便要亲自送往密云。
“姐,你真要亲自去?” 丫蛋站在一旁,手里攥着一件厚实的棉袍,脸上满是担忧,“密云那边雨还没停,听说山路都被冲断了,太危险了!让大宝哥或者王掌柜去不行吗?”
江兰抬手将散落的碎发别到耳后,目光落在地图上的 “白河村”—— 那里是灾情最严重的村落,县令说 “村民多被困在山腰的破庙里,断粮已两日”。她拿起清单,在 “急救药材” 旁添上 “针灸银针二十套”:“护理坊的师傅们虽也懂急救,可灾民太多,我去能多分担些;再说,《商律》刚颁行,我去看看灾区商户的情况,也能帮着制定后续的重建方案。放心,我会注意安全的。”
江老实从外面走进来,手里拿着一把用油布包好的油纸伞,递到江兰面前:“兰丫头,这伞是你娘连夜缝补的,伞骨用的是最结实的楠木,你带着。路上要是遇到危险,别逞强,先顾着自己的安全 —— 家里还等着你回来呢。”
“爹,我知道。” 江兰接过油纸伞,指尖触到伞柄上母亲缠的防滑布条,心里泛起一阵暖意。她转身对王瑞说:“商号的事就拜托您了,要是护理坊有急事,让丫蛋用飞鸽传书给我;大宝,你跟我一起去,路上帮着清点物资、协调灾民。”
次日清晨,载着赈灾物资的车队在泥泞的路上缓缓前行。车轮碾过积水的路面,溅起浑浊的水花,打湿了车辕上悬挂的 “瑞祥赈灾” 杏黄旗。江兰坐在第一辆马车上,掀开窗帘,望着窗外被洪水淹没的麦田 —— 原本金黄的麦秆泡在水里,只剩下光秃秃的穗头,几只麻雀落在上面,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为这片受灾的土地悲鸣。
“姑母,前面就是密云县城了!” 大宝骑着马,在马车旁喊道。江兰抬头望去,只见远处的县城城墙被雨水冲刷得发白,城门口挤满了扶老携幼的灾民,一个个面黄肌瘦,身上的衣服沾满了泥浆,看到赈灾车队,眼里瞬间亮起了希望的光。
县令早已在城门口等候,看到江兰,连忙上前:“江姑娘,您可来了!白河村的灾民还困在山腰的破庙里,昨天派人去送粮,走到半路遇到山体滑坡,粮车都被埋了!”
江兰心里一紧,立刻对大宝说:“你带着一半物资留在县城,给灾民分发粮食和棉衣;我带着护理坊的李师傅、张师傅,还有二十箱急救药材,去白河村救急。”
“姑母,我跟你一起去!” 大宝连忙说道,“山路危险,多个人多份照应。”
江兰没有拒绝,两人带着几个漕工,背着急救药材,冒着细雨往白河村赶。山路泥泞湿滑,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脚下的碎石子时不时滚下山崖,发出 “哗啦啦” 的声响。走了约莫两个时辰,终于看到了山腰上的破庙 —— 庙顶的瓦片塌了一半,门口围着十几个灾民,正焦急地往山下望。
“江姑娘!” 庙内的灾民看到他们,激动地喊了起来。江兰快步走进庙内,只见地上躺着几个受伤的老人和孩子,有的腿被砸伤,有的发着高烧,护理坊的师傅立刻拿出药材,开始给灾民包扎、喂药。
江兰蹲下身,给一个发着高烧的小女孩喂退烧药,小女孩的母亲哽咽着说:“多谢江姑娘,要是再等一天,这孩子恐怕就……”
“别客气,我们会想办法把大家都救出去的。” 江兰轻声安慰,心里却在盘算着如何尽快联系县城,让更多的人来转移灾民。
可没等她拿出纸笔,庙外忽然传来一阵刺耳的轰鸣声 —— 山洪来了!
“快!快往庙后跑!” 江兰大喊着,一把抱起小女孩,拉着她的母亲往庙后冲。漕工们也纷纷行动,搀扶着受伤的老人往安全的地方转移。浑浊的洪水像猛兽一样冲进破庙,瞬间淹没了庙门,屋顶的瓦片 “噼里啪啦” 地往下掉,碎石子和断木在洪水里翻滚,发出吓人的声响。
江兰带着灾民躲在庙后的一个山洞里,洞口被洪水和断木堵住,只剩下一个狭小的缝隙,能透进微弱的光线。洞内一片漆黑,只能听到灾民们的哭泣声和洪水的轰鸣声。她摸出随身携带的火折子,点燃了一根枯枝,微弱的火光映出洞内二十多张恐惧的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