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就去办!” 王瑞不敢耽搁,拿起账本就往外走,脚步比来时更急了 —— 他现在彻底明白江兰说的 “未雨绸缪” 是什么意思了,生意越红火,越要防着这些暗处的风险。
江兰看着王瑞的背影,又转向江老实,语气放缓了些:“爹,辛苦您跑一趟宣化,跟分铺的李掌柜说,咱们不仅要给买了陈种子的农户补新种子,还要派农科站的王师傅去田里指导,确保明年能有好收成。钱亏了能赚回来,信誉要是没了,可就难补了。”
“哎!我这就收拾东西,下午就走!” 江老实揣好账本,又道,“对了,兰丫头,昨天收到你二哥的信,说伊犁军营的护理坊缺药材,尤其是治疗风湿的当归和川芎,让咱们多运些过去。”
“药材的事我记着呢。” 江兰说着,从布包里拿出一张药材清单,“丫蛋已经去联系山西的药材商了,他们承诺这个月月底前送两千斤药材过来,到时候直接走漕船运去伊犁。只是药材怕潮,王瑞还得在货栈腾个干燥的库房,再放些石灰防潮。”
话音刚落,丫蛋提着一个药箱走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喜色:“姐,山西药材商回信了,说当归和川芎都是今年的新货,还愿意按市价低一成卖给咱们,条件是咱们帮他们把药材卖到蒙古 —— 巴图最近派人来问,说蒙古草原上也缺治疗风湿的药材,要是咱们能运过去,他愿意用羊毛换。”
“羊毛换药材?” 江兰眼睛亮了 —— 这正是拓展蒙古贸易的好机会。之前跟巴图约定的羊毛贸易,还在筹备中,要是能先通过药材打开局面,后续的羊毛合作会更顺利。她立刻对丫蛋说:“你跟药材商说,咱们可以帮他们卖药材,但必须保证质量,每批药材都要经过护理坊的刘师傅检验;至于跟巴图的合作,你让大宝先去跟漕船舵主商量,看看能不能开辟一条从伊犁到蒙古的陆路运输线,药材和羊毛都能用。”
“我这就去跟大宝说!” 丫蛋放下药箱,转身就往外跑,斗篷的下摆扫过盐袋,带起一阵淡淡的盐香。
江兰走到货栈最里面的种子箱旁,蹲下身,打开一个箱子,取出一把抗冻麦种子 —— 颗粒饱满,泛着金黄的光泽。她想起雍正二十六年,第一次推广抗冻麦时,农户们都不敢种,说 “从来没见过这种麦,要是收不了,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是她带着农科站的人,在自家田里试种,最后亩产比普通麦高两成,才慢慢打开了市场。现在种子有了名气,却有人开始掺陈种子,这让她更觉得,未雨绸缪有多重要。
“姑母,兰馨银行的赵掌柜来了,说乔致庸票号那边传来消息,最近有商户在票号和银行之间倒卖银票,想赚差价,赵掌柜问咱们要不要定个‘银票兑换限额’。” 小宝抱着一本厚厚的资金流水账,快步走进货栈,脸上带着几分紧张。
江兰站起身,接过流水账,翻到 “银票兑换记录” 那一页,果然看到有几个陌生的商户名字,每天都在不同的网点兑换银票,数额还不小。她沉思片刻,道:“让赵掌柜跟乔致庸商量,定‘单日单人兑换不超过五百两’的规矩,还要登记兑换人的姓名和籍贯;另外,让银行和票号的网点互通兑换记录,要是发现同一个人在多个网点兑换,立刻暂停兑换,上报核查 —— 咱们跟票号合作是为了方便百姓和商户,不能让投机分子钻了空子。”
“我这就去告诉赵掌柜!” 小宝点点头,又道,“对了,姑母,王瑞刚才说,货栈的库存预警机制还没完善,有的货物快卖完了才发现,想请您定个‘最低库存线’,比如淮盐低于一千袋就补货,丝绸低于五百匹就联系江南织造局。”
“这个主意好。” 江兰走到货栈中央的货架旁,指着上面的货物说,“你跟王瑞一起,按货物的销量和运输时间,定个‘最低库存线’—— 比如淮盐从江南运到京城要十天,最低库存就定一千五百袋,留出补货的时间;丝绸运输时间长,最低库存定八百匹;种子是季节性的,现在要储备明年春天的量,最低库存定五千斤。定好后,每天盘点,要是低于线,立刻派人去补货。”
小宝认真地记下,又问:“姑母,那咱们要不要再招些伙计?最近货栈和分铺都忙不过来,有的伙计一天要干十几个时辰。”
“要招。” 江兰点头,“但不能随便招,得找踏实肯干、懂规矩的。你让王瑞去城郊的村子问问,有没有愿意来干活的农户,管吃管住,工钱比别的商号高两成,再教他们仓储和调度的手艺 —— 咱们不仅要做买卖,还要给百姓找条活路,这样跟着咱们干的人,才会真心实意地护着瑞祥的招牌。”
说话间,王瑞拿着刚印好的 “种子防伪标识” 回来,上面盖着鲜红的 “瑞祥农科” 印章,格外醒目。他走到江兰面前,递过标识:“姑娘,您看这样行不行?每个种子袋上盖一个,农户一眼就能认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