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二十八年五月初九清晨,兰馨医馆的书房里,晨雾还未散尽,江兰就着窗前的微光,铺开了一张标注着红色圆点的漕运图。图上的山东段 —— 从临清闸到德州的漕运线,被她用墨笔圈了三道,旁边批注着 “漕帮余孽未清,恐有暗桩”。
昨天深夜,胤祥派卫峥送来急报:临清闸的张三爷虽被抓,但他的副手李四带着十几个心腹逃了,还带走了漕帮的船籍名册,据线人回报,李四可能躲在德州的漕帮分舵,想趁着五月初十的 “断粮道” 计划,在德州闸再拦一次瑞祥号的粮船。
“山东段漕运还是不稳。” 江兰指尖划过德州闸的红点,心里已有了决断 —— 不能赌,瑞祥号现在还有两万石江南新粮在漕船上,要是在德州再被拦,京城的粮储备就真的要紧张了。与其硬闯,不如暂避锋芒,启用之前规划的河南陆路备用路线,虽然成本会增加,但能确保粮食安全抵京。
“春桃,去把王瑞请来,就说有漕运急事。” 江兰合上漕运图,语气坚定。王瑞刚从泉州回来,还没歇两天,接到消息就立刻赶了过来,身上还带着海风吹过的咸涩气息。
“姑娘,您找我?” 王瑞走进书房,见江兰手里拿着陆路路线图,心里已经有了猜测 —— 定是漕运又出了问题。
“王瑞,你立刻去山东,通知漕船上的伙计,暂停山东段运输,把两万石新粮先卸在济宁的临时粮仓。” 江兰把路线图递过去,上面用红笔标着 “济宁→菏泽→开封→郑州→京城” 的陆路线路,“然后你带镖局的人,走河南陆路转运 —— 我已经让大宝联系了河南的‘兴盛镖局’,他们有三百辆马车,能运五千石粮;再让李顺掌柜的江南丝绸作坊,帮忙协调菏泽的粮仓,咱们的粮可以在那里周转;还有,郑州的‘裕丰粮行’是咱们商会的会员,能帮着雇挑夫,解决最后一段的短途运输。”
王瑞接过路线图,指尖划过 “兴盛镖局” 的名字,有些担忧:“姑娘,走陆路成本不低啊 —— 三百辆马车,每辆每天要付二两银子,还有挑夫的工钱、粮仓的租赁费,算下来,成本得比漕运增加两成,这两万石粮,得多花四千两银子。”
“钱不是问题。” 江兰从抽屉里取出一张银票,递给王瑞,“这是五千两,从商会的互助基金里出,不够再跟小宝要。记住,安全第一,粮食必须在五月十五前到京城,不能耽误百姓的夏粮供应。另外,让镖局的人多带些护卫,德州闸附近可能有李四的人,别让他们在路上劫粮。”
“请姑娘放心!” 王瑞接过银票,心里踏实了 —— 他知道江兰的性子,只要是为了民生,从不会在钱上犹豫。当天上午,他就带着五个镖师,骑着快马,直奔山东济宁。
济宁的漕码头,瑞祥号的五艘漕船正停在岸边,伙计们正忙着给船底补漆。船老大周强见王瑞来了,连忙迎上来:“王管事,怎么来了?不是说要走漕运去京城吗?”
“周大哥,山东段暂时走不了,咱们改走河南陆路。” 王瑞把江兰的指令一说,又把陆路路线图展开,“你现在就组织伙计卸粮,济宁的临时粮仓我已经联系好了,卸完粮,让伙计们先歇两天,等咱们把陆路的车和人协调好,再开始转运。”
周强虽然惊讶,但还是立刻照办。伙计们七手八脚地开始卸粮,麻袋装的新粮从漕船上吊下来,堆在码头的空地上,像一座座小山。济宁的百姓听说瑞祥号要运粮去京城,还主动过来帮忙,一个叫刘老栓的老农,带着村里十几个汉子,推着独轮车来运粮,笑着说:“江姑娘的瑞祥号是为百姓办事的,咱们能帮就帮,不能让粮食耽误了!”
王瑞看着这一幕,心里暖烘烘的 —— 有百姓的支持,再难的路也能走通。他一边盯着卸粮,一边让人快马去菏泽,通知 “兴盛镖局” 准备马车,又去联系菏泽的粮仓,确认仓位。
五月十一,两万石新粮顺利卸完,王瑞带着三百辆马车、五十个镖师、两百个挑夫,从济宁出发,往菏泽赶。刚出济宁城,天就下起了小雨,土路变得泥泞,马车走得很慢。镖师头目赵勇担心误期,对王瑞说:“王管事,这么走下去,恐怕十五号到不了京城,要不咱们走官道?官道铺了石子,能快些。”
“不行。” 王瑞摇头,“官道可能有李四的人盯着,咱们走小路,虽然慢,但安全。你让人去附近的村里,雇些牛,帮着拉马车,咱们多付些工钱,能快一点是一点。”
赵勇立刻去村里找人,村民们听说要帮瑞祥号运粮去京城,都愿意来,很快就凑了五十头牛,套在马车上,马车的速度果然快了不少。雨停后,王瑞又让人在马车两侧插上 “瑞祥漕运” 的杏黄旗,一是让沿途的驿站知道是新政的粮车,能帮忙安排歇脚,二是震慑可能的劫粮者 —— 谁都知道,瑞祥号背后有朝廷支持,不敢轻易招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