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计们一开始还有些生疏,可练了几笔后,就都掌握了窍门。负责记分店账的伙计赵二,之前总把南京分店的收入和苏州分店的弄混,用新方法记了两天后,笑着说:“江姑娘,这法子太好了!南京分店的收入,我在‘备注’里写‘南京分店卖皂五十块’,苏州分店的写‘苏州分店卖丝绸三匹’,再也不会弄混了,昨天对账,半个时辰就对完了!”
瑞祥号用新记账法的第一个月,就显出了效果 —— 之前需要三天才能对完的账,现在半天就搞定了,不仅没出现错漏,还查出了之前被忽略的 “小问题”:有个伙计买布料时,被布商多收了五钱银子,因为 “备注” 里写了 “买布料十丈,每丈三钱”,总该花三两,可实际花了三两五钱,一看备注就知道布商多收了,王瑞找布商理论,顺利把钱要了回来。
消息很快传到了兰馨的其他分店。苏州分店的吴掌柜,之前总被 “茶叶损耗” 的问题头疼 —— 从茶农手里收的茶叶是一千斤,卖到北方却只剩九百斤,不知道损耗在哪了,用新记账法后,在 “备注” 里写清楚 “收茶农茶叶一千斤”“运输损耗二十斤”“储存损耗十斤”“卖出九百七十斤”,一看就知道损耗在运输和储存上,立刻调整了运输方式,损耗减少了一半。南京分店的刘成,也用新方法查出了 “伙计私拿香囊” 的事 ——“备注” 里写 “做香囊两百个”,可卖出的只有一百九十个,差的十个,一看 “支出” 里没有 “赠送” 或 “损耗” 的记录,一问才知道是伙计私拿了,当即就把问题解决了。
五月初,户部侍郎王大人听说了瑞祥号的新记账法。当时户部正被 “山西火耗归公” 的账目搞得焦头烂额 —— 山西报的火耗收入是五万两,可实际入库的只有三万五千两,查了半个月,也没查出那一万五千两去哪了。王大人抱着 “试试看” 的心态,亲自去了瑞祥号,想向江兰请教。
江兰正在教账房伙计记 “棉花收购” 的账,见王大人来了,连忙请他到客堂。王大人刚坐下,就急切地说:“江姑娘,听说你有个新式记账法,能把账目记清楚?户部现在的账乱得很,山西的火耗收入差了一万五千两,查不出问题,你能不能教教我们?”
江兰拿出新记账法的表格,给王大人讲解:“王大人,您看,户部的账可以这么记 ——‘进’里记‘山西火耗归公五万两’,‘出’里记‘运输到京城三万五千两’,‘备注’里写清楚‘山西火耗归公五万两,由山西布政使张三押送’,要是实际入库只有三万五千两,就看‘备注’里的押送官员,找张三问清楚,剩下的一万五千两是不是在运输中丢了,还是被他私吞了,一查就知道。”
王大人茅塞顿开,拿起表格就说:“对啊!之前只记‘山西交五万两’,没记谁押送、怎么运输,自然查不出问题!江姑娘,你这法子真是救了户部的急!我这就把户部的会计都叫来,你教教他们,以后户部就用这个方法记账!”
江兰爽快地答应了。接下来的半个月,她每天都去户部,教会计们用新记账法。户部的会计们,一开始还觉得 “太麻烦”,可练了几天就发现,新方法比之前的流水账省事多了 —— 之前需要十个人核对的账,现在三个人半天就搞定了,还查出了不少之前的 “糊涂账”:有个官员报的 “治河经费” 是两万两,可 “备注” 里写的 “买石料一万两”“雇工人五千两”,总支出只有一万五千两,差的五千两,一问才知道是官员私吞了,当即就把人抓了起来。
胤禛听说户部用新记账法查出了贪腐,还理清了账目,特意召江兰进宫。养心殿里,胤禛拿着户部用新方法记的账册,笑着说:“江兰,你这新式记账法,真是帮了朕的大忙!之前户部的账,朕看一眼就头疼,现在用你的方法记,每笔钱的来龙去脉都清清楚楚,不仅减少了贪腐,还能让朕清楚知道新政的税收用到哪了,为以后的财政改革打下了基础!”
苏培盛在一旁笑着说:“皇上说得是。内务府现在也用江姑娘的新方法记账,之前采买丝绸少了五匹的事,用新方法一查,就知道是运输的镖师私拿了,已经把人抓了,银子也追回来了,再也不用太监自己凑钱补亏空了。”
江兰躬身谢恩:“皇上过奖了,这只是个简单的记账法子,能帮到户部和内务府,能为新政出力,是臣的荣幸。其实民间的商号,也能用这个法子记账,这样不仅能减少错漏,还能让商家更清楚自己的收支,方便扩大生意,间接也能增加商税,为朝廷增收。”
胤禛点点头:“好!朕准了!你可以把这个新记账法推广到民间商号,内务府和户部也会派人帮忙,让更多商家用上,这样既能帮商家省事,也能帮朝廷理清税收,一举两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