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年十一月,京城的寒风卷着碎雪扑在瑞祥号的门板上,江兰正和王瑞核对山东棉花收购点的年度账本 —— 今年因新政推动,棉花收购价提高了一成,茶农们增收不少,账本上的 “农户增收” 一栏记了满满三页。忽听得前院传来熟悉的脚步声,伴随着侍从压低的声音:“江姑娘,十三爷来了,脸色不太好,像是有心事。”
江兰放下算盘,心里微微一沉。自上月八爷党在朝堂上参奏她后,胤祥为帮她解围,主动揽下了 “清查全国官员亏空” 的差事 —— 这是胤禛最头疼的新政之一,官员们要么串通一气伪造账本,要么用百姓当 “挡箭牌”,说亏空是 “为民生所迫”,清查了近一个月,竟只查出两起小额亏空,连江南盐运司那笔悬了半年的十万两亏空都没摸到头绪。
“快请十三爷到后院暖阁,我去煮壶武夷山小种。” 江兰快步往后院走,路过库房时特意拿了包新做的薄荷糖 —— 知道胤祥最近总熬夜,薄荷糖能提神。刚把茶煮上,就见胤祥披着一件沾了雪的石青色斗篷走进来,斗篷下摆还沾着些泥点,显然是刚从外地回来,连家都没回就直奔瑞祥号。
“十三爷,快坐下烤烤火,这雪天赶路,冻坏了吧?” 江兰递过暖手炉,又把薄荷糖放在桌上。胤祥接过暖手炉,却没心思吃糖,将一份皱巴巴的账本拍在桌上,语气里满是郁气:“江姑娘,你看看这账本 —— 山东兖州知府报的‘粮仓亏空三千石’,我派亲信去查,才发现粮仓里全是沙土冒充的粮食,真正的粮食早被他和周边县令分了卖了!可百姓们要么被他们威胁,要么觉得‘官官相护,举报也没用’,竟没一个人敢说真话。”
江兰拿起账本,指尖划过 “三千石” 的字样 —— 按当时的市价,三千石粮食够五百户百姓吃一年,兖州知府竟敢如此明目张胆,可见 “官官相护” 的网有多密。她想起穿越前在新闻里看过的 “群众举报机制”,古代虽无 “群众监督” 的说法,却可借 “利益激励” 让百姓主动站出来 —— 官员最怕的就是百姓揭底,只要让百姓觉得 “举报有好处、且安全”,再密的关系网也能撕开缺口。
“十三爷,百姓不是不敢说,是觉得‘说了没好处,还会惹麻烦’。” 江兰给胤祥续上热茶,语气从容,“您想啊,他们举报贪官,要是查不出来,回头就得被贪官报复;就算查出来了,他们也落不到半点好处,自然没人愿意出头。咱们要是改改法子,让百姓觉得‘举报划算、且安全’,情况说不定就不一样了。”
胤祥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哦?你有什么法子?快说说。”
“不如搞‘举报有奖’。” 江兰放下茶杯,指尖在桌上画出方案框架,“第一,匿名举报 —— 在各州府的驿站设‘亏空举报箱’,箱子钥匙由您派的亲信保管,百姓可以写匿名信,不用留姓名,避免被报复;第二,重奖举报人 —— 只要举报的亏空查实了,就从贪官的家产里拿出一成赏给举报人,比如兖州知府贪了十万两,举报人就能得一万两,这比他们种十年地还多,肯定有人愿意;第三,当场兑现 —— 查实后三日内就把奖励发下去,用兰馨的物流送,直接送到举报人指定的地方,不用经过地方官员的手,避免被克扣。”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得让百姓知道这事儿 —— 您可以让亲信在各州府的集市上贴告示,用大白话写清楚‘举报怎么奖、怎么保安全’,再让驿站的人多念叨念叨,百姓们听得多了,就信了。”
胤祥盯着桌上的框架,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之前只想着 “强查”,却忽略了 “百姓的利益诉求”,江兰这个法子,既用 “重奖” 调动了百姓的积极性,又用 “匿名 + 直送奖励” 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比派官差强查管用得多。可他还是有些犹豫:“万一有人虚报呢?比如为了拿奖,故意捏造亏空,岂不是白费功夫?”
“这简单。” 江兰早有准备,“举报信里得让百姓写清楚‘贪官的名字、亏空的地方(比如粮仓、银库)、具体证据(比如谁见过贪官卖粮)’,您派亲信先去核实证据,属实了再查,虚报的就不用管。这样既能筛掉假信息,又不会耽误正事。”
胤祥这才彻底松了口气,拿起薄荷糖放进嘴里,甜凉的味道驱散了不少郁气:“好!这个法子好!我明天就派亲信去山东试点,先从兖州府开始,要是管用,再在全国推广。”
第二天一早,胤祥就带着两个亲信去了山东。按江兰的方案,他们先在兖州府的驿站设了 “亏空举报箱”,箱子上刻着 “十三爷亲管,匿名安全” 的字样,又让亲信在集市上贴告示,用大白话写着:“凡举报贪官亏空,查实后赏贪官家产一成,三日内发奖,没人敢报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