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兰让小莲去护理所找去年流感康复的百姓验证,结果有二十多个百姓说 “喝了这汤,三天就退热了”。她又让周院判看方子,周院判点头:“此汤能解表散寒,对风寒类时疫有效,可加些薄荷,增强清热的效果。” 江兰便把 “生姜葱白薄荷汤” 写进手册,还标注了用量:“生姜三片、葱白两段、薄荷一钱,加水煮一刻钟,趁热喝,每日三次。”
针对痘疫,江兰则把 “紫草膏涂痘”“隔离二十日”“衣物煮沸消毒” 的法子写得格外详细,还加了 “种痘后的护理”—— 种痘后要清淡饮食,别碰水,出现低热别慌,是正常反应。这些都是去年痘疫期间验证过的有效方法,小莲在旁边注上 “去年京城用此法,一百个染痘者活了九十个”,用数据增强说服力。
编写手册的第五天,山东又送来急报 —— 时疫已传到兖州城外,地方官按江兰之前的口头指示,用艾草熏屋、隔离病患,可还是有新增病例。江兰知道手册不能再等,当天就熬夜修改初稿,把山东时疫的症状、应对方法加了进去,还特意写了 “紧急应对措施”:若发现传染病,先让染疫者住到偏僻的屋子,派专人送水送粮,禁止外出;健康人出门要戴布口罩(用棉布缝的,中间夹艾草),避免吸入病菌。
第七天,手册初稿完成,江兰让团队成员每人读一遍,找不通顺、不好懂的地方。江丫蛋读 “预防消毒” 那部分时,指着 “井水加石灰消毒” 问:“姐姐,加多少石灰啊?加多了会毒死人的。” 江兰立刻补充:“每桶井水加指甲盖大小的石灰,搅拌均匀,静置半个时辰再喝。”
玲儿读 “诊断” 部分时,觉得 “多人发病” 的描述不够具体,江兰就改成 “同一屋檐下或同一村落,三日内出现三个以上高热、咳嗽的病患,就可能是传染病”,还加了 “发现后要立刻报给地方官” 的提醒。
第九天,手册终于定稿。江兰给它取名《传染病防治手册》,封面用红色字体写着 “救命手册,人人必读”,里面分三部分:第一部分 “怎么防”,讲少扎堆、勤消毒、强体质;第二部分 “怎么认”,讲传染病的典型症状、怎么区分普通病;第三部分 “怎么治”,讲不同传染病的护理方法、常用药方,还附了插图和百姓康复案例。
手册定稿的当天,胤禛就派苏培盛来取。苏培盛看着手册里的插图和白话文字,笑着说:“江诰命,这册子连俺都能看懂,地方百姓肯定能学会!皇上说,要是早有这册子,山东时疫也不会扩散这么快。”
江兰让春桃立刻抄录五十本,用驿站快马送往山东、江南、西北等易爆发传染病的地区,还附了一封 “推广信”,请地方官组织郎中、里正学习手册,再教给百姓。她还让护理坊的学员分成十组,去京城的八大坊市宣讲,现场演示艾草熏屋、戴口罩的方法,把手册里的内容讲给百姓听。
在南城坊市,江兰亲自演示 “戴布口罩”:“把棉布缝成方形,中间夹一层晒干的艾草,戴在嘴上,能挡住病菌,去集市、看病人时都要戴。” 卖菜的张婶试着戴了戴,笑着说:“江姑娘,这口罩戴着不闷,还能闻见艾草香,俺这就回去给家人做!”
山东兖州收到手册后,地方官立刻组织郎中学习。郎中李大夫照着手册里的 “生姜葱白薄荷汤” 给病患喝,三天后,高热的病患退了热;里正按 “隔离法” 把染疫者安置在村外的空屋,派专人护理,新增病例很快就少了。二十天后,兖州的时疫被控制住,地方官给江兰写来感谢信:“《传染病防治手册》救了兖州百姓,按手册法子,时疫死亡率仅一成,比去年流感还低!”
江南苏州也传来好消息 —— 当地按手册里的 “勤消毒” 方法,用艾草熏屋、井水加石灰,今年夏天没再爆发往年常见的 “暑疫”,百姓们都把手册当成 “救命书”,家家户户抄录一份,挂在墙上。
太医院的周院判,还把手册里的方法纳入了医官考核,要求所有医官必须掌握 “传染病预防三招”“诊断要点”,还说:“此手册补了清代传染病防治的空白,往后太医院要跟护理坊合作,每年更新一次,把新的传染病应对方法加进去。”
胤禛在早朝时,拿着《传染病防治手册》,对众臣说:“江兰编的这本手册,比十队兵马还管用!山东时疫、去年流感、前年痘疫,都是她的法子救了人。朕决定,让内务府刻印一万本,分发到全国各州县,让地方官、郎中、百姓都能学到防治之术!”
退朝后,胤禛单独召见江兰,把一本盖了 “皇帝之宝” 印玺的手册递给她:“这是朕的御览本,你在手册里写的‘预防为先、隔离为要、护理为本’,说得极好。往后传染病防治,就由你牵头,护理坊、太医院都听你调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