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山东水灾的消息传来。周院判从山东赈灾回来,带来了流民染疮的急报:“流民住的棚子潮湿,好多人身上长疮,擦了药也不见好。我跟他们说护理坊的艾草膏能治,百姓们都盼着能有更多药膏,还有人拉着我的手问,能不能学这做膏的法子。” 江兰当即让研究室停下手头其他活计,赶制了五十斤艾草膏,还工工整整抄了 “艾草膏制作法”,让周院判一并带去山东 —— 这是护理坊第一次向外地同时输出 “技术 + 物资”,也是品牌影响力向外延伸的重要一步。
真正让 “零星求助” 变成 “批量奏请” 的,是西北军营的反馈。岳钟琪将军在给胤禛的奏报里,不仅详细写了 “医护兵培训后,伤兵康复率提升五成,漕运修缮工期加快十日”,还特意附上《军队急救手册》的抄本,标注 “此册为护兵康复之关键”。胤禛看罢奏报,在早朝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夸道:“江兰的护理法子,既能救黎民百姓,又能助军队稳固、保新政推进,各州县若有需求,可直接奏请推广。”
这话像给外地官员吃了 “定心丸”。短短半个月,胤禛的案头就堆了十七封来自不同州县的奏请:江南的苏州、杭州、扬州、江宁四州,求的是推广工匠外伤护理,保障漕运与织造工期;山东的兖州、济南、青州三府,盼的是设灾后护理所,解流民染疮之苦;西北的凉州、甘州、肃州、宁夏、西宁五州,要的是建军营护理分坊,让伤兵返乡后仍能续接护理;连西南偏远的四川、云南,都有官员奏请 “推广小儿护理法,降山野村落小儿夭折率”。
苏培盛把这些奏请按地域整理成册,送到养心殿时忍不住感叹:“皇上,江诰命的护理坊,如今在各州县的名声,竟比太医院还响呢!各地官员都盼着能沾这份光。” 胤禛指尖抚过奏请册上的朱批痕迹,笑着摇头:“这不是名声响,是她的法子真管用、能救急。传江兰来,朕要跟她好好议议,怎么把这护理坊的模式,稳妥推广到全国去。”
江兰接到召见时,正在护理坊跟团队围着桌案讨论 “外地护理需求差异”—— 玲儿拿着江南漕运的来信,皱眉说 “江南冬天潮,工匠伤口容易烂,得多研究防疮的法子”;小莲翻着西北军营的伤兵记录,补充道 “西北干燥风大,烫伤和冻伤多,得准备更多冷水冲淋、炭火取暖的教程”;江丫蛋则趴在一旁,把各地常见病症按 “风寒、外伤、小儿病” 分类,密密麻麻记了半本册子,整个研究室里满是热火朝天的讨论声。
“姑娘,皇上突然召见,八成是为了外地奏请的事!” 春桃捧着叠得整齐的石青色诰命补服跑进来,眼里满是藏不住的期待,“要是能把护理坊推广到全国,您的事业可就真的更上一层楼了!”
江兰放下手中的病症清单,接过补服快速换上,裙摆扫过案上的草药包也顾不上整理,快步往养心殿赶。殿内的暖炉烧得正旺,松木香气混着墨香飘在空气中,胤禛坐在御座上,面前摊开的正是那本十七封奏请的册子,见她进来,当即招手:“你来得正好,快看看这些奏请,各州县都盼着你的护理坊呢。你说说,这推广的事,该怎么搞才稳妥?”
江兰走到案前,逐页翻看奏请,指尖在 “江南工匠”“山东流民”“西北伤兵” 的字样上停顿片刻,心里已有了初步思路:“回皇上,推广万万不能‘一刀切’。江南多漕运、织造工匠,需侧重‘外伤护理与防感染’;山东刚遭水灾,需侧重‘灾后防疫、皮肤疮疡护理’;西北多军营与边民,需侧重‘军队护理延伸与老人、冻伤护理’;西南多山地村落,需侧重‘小儿护理与跌打损伤救治’。依奴婢之见,得先派专员去各地实地调研,摸清当地的病症、物资、百姓需求,再针对性制定适配方案,这样才不会出岔子。”
“说得好!” 胤禛眼中闪过赞许,“朕就怕你一股脑把京城的法子照搬过去,不接地气。那调研的人,你想从哪选?”
“回皇上,” 江兰早有筹备,“奴婢想从护理坊选二十名实操优秀、能吃苦的讲师,再从太医院请五名熟悉地方病症的大夫,组成四个‘调研团’,分四路去各地 —— 一路走江南,一路赴山东,一路往西北,一路下西南。等调研清楚当地的草药种类、可用布料、房屋条件,回来再制定‘地方护理坊建设标准’,包括选地要求、人员培训流程、物资准备清单,地方官员照着标准办,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胤禛又指着奏请册里 “地方财力有限” 的标注,追问:“那银钱和物资呢?不少州县刚遭灾或地处偏远,怕是拿不出钱建护理所、买草药棉布。”
“奴婢有两个想法,” 江兰躬身回道,“一是请内务府先拨一笔‘启动银’,给每个试点州县拨五十两,够建两间护理用房、买初期的草药和棉布;二是让地方医馆参与进来,护理分坊跟医馆合作 —— 医馆出接诊的场地和坐诊大夫,护理坊出护理技术和培训讲师,百姓能在医馆里既看病又学护理,医馆也能因‘护理服务’多吸引些病患,算是一举三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