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的紫禁城被一层薄霜裹着,养心殿内却气氛凝重。胤禛捏着西北前线送来的奏报,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墨字 “伤兵百二十人,因止血不及、感染殒命者四十有三” 像针一样扎眼。苏培盛站在一旁,连大气都不敢喘 —— 自推行新政以来,西北需驻守重兵威慑准噶尔,可伤兵损耗若持续这么大,不仅折损战力,更会拖慢新政粮草调配的节奏。
“传江兰。” 胤禛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急切,“朕倒要看看,她那护理法子,能不能救前线的兵!”
此时的江兰正在研究室整理 “烫伤护理改良” 的试验数据,春桃捧着刚收到的内务府药材清单进来,见她伏案疾书,轻声道:“姑娘,刚听苏公公说,皇上急着找您,好像是西北前线的事,怕是…… 与伤兵有关?”
江兰心里一紧,立刻放下笔。穿越前她在急救培训课上学过战场急救,知道刀箭伤、骨折若处理不及时,死亡率能高达三成以上 —— 清代军队多靠 “随军郎中” 简单处理,郎中懂草药却不懂急救,士兵常因失血、感染丧命。她快步赶往养心殿,路上已在心里梳理军队护理的核心痛点:要快、要简、要能在战场简陋条件下落地。
踏进养心殿,就见胤禛将奏报推到她面前:“你自己看。西北兵浴血奋战,却因没人会急救,白白送了性命!新政需军队稳固,你能不能为朕的兵,办个医护培训?”
江兰接过奏报,指尖划过 “殒命者四十有三” 的字样,沉声回道:“回皇上,奴婢能办!但军队护理与宫廷、民间不同 —— 战场多刀箭伤、骨折,需‘快急救、防感染、简操作’;且士兵要能在行军中携带急救物,在炮火中快速处置。奴婢需先编一本《军队急救手册》,再从士兵里选学员,教他们最实用的法子。”
“好!” 胤禛当即拍板,“朕给你三样东西:一,调西北军营的郎中进京,给你讲战场常见伤;二,拨两百两银,用于买急救演练的材料(猪肉、竹箭、粗布);三,让兵部选一百名士兵,由你挑选学员,军营西侧的空院给你当培训地。一月之内,朕要看到能上战场的医护兵!”
接旨后的第一日,江兰就召见了三位西北随军郎中。郎中们穿着沾满尘土的军袍,说起战场伤兵的惨状,声音都发颤:“江诰命,刀伤还好说,最怕箭伤 —— 箭头带倒钩,拔不好就扯烂皮肉;还有骨折,没东西固定,士兵只能拖着腿走,没多久就感染了!”
“草药呢?” 江兰追问,“西北有没有能止血、消炎的草药?”
“有!” 李郎中连忙回答,“沙棘叶能止血,蒲公英能消炎,还有骆驼刺的根,捣碎了敷伤口,能防烂!就是士兵们不知道怎么用,常和脏土混在一起,反而更糟。”
江兰把这些都记在本子上,又去兵部查阅 “军队行军物资清单”—— 士兵随身有战袍、水壶、匕首、火石,这些都能转化为急救工具:战袍撕成布条当绷带,水壶装烈酒消毒,匕首削木棍当夹板,火石点燃干草取暖(防止伤兵失温)。
编写手册时,江兰特意避开 “专业术语”,全用士兵能懂的 “大白话”,还让江丫蛋画了插图:
刀伤处理:分三步 ——“一擦(烈酒擦匕首,割掉伤口周围烂肉)、二敷(沙棘叶捣碎敷伤口)、三绑(战袍撕布条,绑紧到不渗血,能伸一指就行)”,插图是一个士兵正在给另一个士兵绑伤口,旁边摆着烈酒、沙棘叶;
箭伤处理:重点写 “拔箭技巧”——“先摸箭头方向,顺着箭头拔,别硬扯;拔完用烈酒冲伤口,再敷骆驼刺根”,插图标注 “箭头方向→拔箭手势→消毒步骤”;
骨折固定:“找两根手腕粗的木棍(或树枝),夹在伤腿 / 伤臂两侧,布条绕三圈绑紧,木棍要比伤口长两头”,插图是骨折腿绑木棍的样子,标注 “木棍长度→绑法”;
急救优先级:“先救喷血的(动脉伤),再救断骨的,最后救皮外伤”,用 “红、黄、绿” 三色标注(红:危及生命,黄:需处理,绿:轻伤),方便士兵快速判断。
手册还加了 “行军急救包制作”:“用粗布缝个小袋,装沙棘叶(晒干)、蒲公英粉、烈酒(装小瓷瓶)、布条(提前撕好),挂在腰间,随用随取”,插图是急救包的样子,标注 “每种东西的位置”。
春桃帮着抄录手册,看着上面的插图,笑着说:“姑娘,您这手册比之前的护理指南还细,士兵们一看图就懂,肯定能学会!” 江兰却仍不放心,让玲儿、小莲试着按手册步骤操作 —— 玲儿模拟拔箭,小莲模拟绑骨折,反复三次,确认步骤没问题,才送内务府刻印。
手册送内务府刻印期间,兵部按旨意选了一百名 “身强力壮、略识些字” 的士兵,送到军营西侧空院。江兰在空院设了 “三关筛选”,要选出 “能扛事、心够细” 的学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