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展开手绘的 “呼吸道草图”,指着上面狭窄的气道:“各位大人请看,这是人体呼吸的‘内部脉络’,哮喘发作时,这脉络会变窄,痰液堵住出口,主子们才会咳喘。蒸汽吸入能湿润脉络、稀释痰液,让呼吸顺畅,这与中医的‘化痰’同理,只是更清楚‘痰在哪里’‘如何化掉’。”
殿内众人都凑过来看草图,张廷玉指着草图问:“江兰姑娘,你这‘脉络’是如何得知的?”
“回张大人,” 江兰解释,“奴婢在现代时,曾见医者观察过生病的百姓,发现咳喘者的痰液多堵在咽喉下方,结合太医院‘哮喘者痰稠难咳’的脉案,便画出这草图。虽不如中医‘阴阳’宏大,却能让护理者清楚该从何处入手。”
李修远脸色有些难看,连忙拿起《黄帝内经》反驳:“《黄帝内经》云‘病在肺,调其肺经’,你这‘脉络’之说,不过是‘治标’!若不调理肺气,痰液还会再生!”
“李院判说得对。” 江兰不慌不忙地拿起太后的调理记录,“奴婢并未否定调理肺气。太后哮喘缓解后,奴婢仍让她坚持‘百合粥润肺’‘清淡饮食养脾’,这正是中医的‘本源调理’;而蒸汽吸入是‘应急治标’,两者结合,才让太后的哮喘从‘每月发作’变成‘三月未犯’—— 这便是中西医理的‘异中之同’,治标与治本结合,方能见效。”
她翻开案例集,指着上面的数据:“太医院的脉案记录,太后调理前每月咳喘十余次,调理后仅一次;之前用温补汤药,咳喘缓解需五日,如今用‘蒸汽 + 调理’,仅需半日 —— 这便是两者结合的成效,比单用中医或单用现代医学更有效。”
李修远还想反驳,王太医却抢先开口:“江兰姑娘,那产后护理呢?中医说‘产后需温补’,你却让嫔妃吃清淡饮食,这不是违背中医吗?”
“王太医,奴婢并未违背中医。” 江兰拿出产科班的案例,“中医说‘产后温补’,是怕产妇‘气血亏虚’;但奴婢发现,产后主子们常‘恶露未净、肠胃虚弱’,若此时用人参、羊肉等大补之物,反而会‘补而不化’,导致恶露淤积、腹胀腹泻。”
她举了欣嫔的例子:“欣嫔生产后,奴婢先让她喝小米粥补气血(清淡温补),待恶露排净后,再用红枣、桂圆调理,既符合中医‘循序渐进’的理念,又避免了‘虚不受补’的问题。若按传统方法,产后立刻大补,欣嫔恐怕会像婉嫔那样,因恶露淤积引发感染。”
周院判在一旁点头附和:“江兰姑娘说得对!之前太医院确实有‘产后大补导致感染’的案例,只是未总结出规律。她这‘分阶段护理’,既保留了中医的‘温补’,又避免了弊端,值得借鉴。”
李修远的额头渗出冷汗,他没想到江兰不仅不否定中医,还能结合中医理论解释现代方法,连周院判都站在她那边。他咬牙抛出最后一个质疑:“中医靠千年经验传承,你这‘现代医学’不过几十年,如何比得上?”
“经验固然宝贵,但实证更重要。” 江兰拿出护理坊的《疾病统计册》,“护理坊成立前,宫廷每月因护理不当导致的二次伤害(如骨折固定错位、产后感染)有十五例;成立后,通过‘现代医学的实证方法’(比如固定后检查松紧、产后每日观察恶露),二次伤害降至两例,这便是实证的价值。”
她看着李修远:“奴婢并非说经验不好,而是说经验需与实证结合。比如中医的‘穴位针灸’,若能知道穴位下的‘脉络’(神经、血管),就能更精准地施针,减少误伤;太医院的医徒学习时,若能结合‘人体脉络图’,也能更快掌握医理,这便是现代医学对中医的补充。”
殿内一片寂静,众人都在思考江兰的话。胤禛看着案上的草图、案例集,又看了看李修远苍白的脸,终于开口:“江兰说得好!医理本无‘正统’之分,能治病救人、减少百姓疾苦,便是好医理。李修远,你一味固守‘中医正统’,却看不到现代医学的合理之处,这才是‘固步自封’!”
他站起身,语气严厉:“朕下令:即日起,太医院需研习江兰提出的‘对症处理’‘实证观察’之法,与护理坊合作编写《中西医结合护理手册》;李修远罚俸半年,闭门思过,若再敢以‘学术’为名刁难江兰,朕便撤了你这院判之职!”
“臣…… 臣遵旨!” 李修远双腿一软,跪在地上,声音带着颤抖。
胤禛转向江兰,语气缓和下来,甚至带着几分赞许:“江兰,你今日的辩论,让朕茅塞顿开。往后,宫廷医疗与民间健康推广,你可全权参与,太医院、内务府皆需配合,不得推诿。”
江兰躬身谢恩:“谢皇上信任!奴婢定不负皇上期望,让中西医理相辅相成,守护宫廷与民间康健。”
辩论结束后,张廷玉特意留下江兰,手里还拿着那张 “呼吸道草图”:“姑娘,你这‘实证’与‘兼容’的思路,不仅适用于医理,也适用于新政。新政推行中,常有‘古法’与‘新法’之争,若都能像你这样,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新政定能顺利推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