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放下手中的朱笔,指尖在 “康复八十九人” 上轻轻划过:“这多亏了江兰的法子。若不是她坚持隔离,改良种痘术,后果不堪设想。”
“皇上所言极是。” 张廷玉躬身道,语气带着几分郑重,“臣今日巡查时,见江兰姑娘在护理坊教宫女痘后康复,条理清晰,实操扎实;又去康复院看了,康复者气色都好,无一人复感。此女虽出身包衣奴才,却有济世之才 —— 既能在危机时定策(隔离、改种痘),又能在事后善尾(康复护理、预防复感),比朝中某些只知引经据典的官员还实用。”
胤禛抬眼看向张廷玉,眼里闪过一丝意外 —— 他知道张廷玉素来谨慎,若非亲眼所见,绝不会轻易称赞一个包衣宫女。“张大人是觉得,江兰可重用?”
“不仅可重用,更当委以重任。” 张廷玉语气坚定,“皇上推行新政,需的是办实事、解民忧的人。江兰以护理之法护宫廷康健,省药材、减病患,本就是在助新政;且她心思缜密,做事周全,从痘疫处置到日常卫生,无不考虑周全。若皇上能打破出身之限,让她接触更多宫廷事务,定能为皇上分忧更多。”
胤禛沉默片刻,想起痘疫最严重时的场景 —— 江兰穿着沾着药膏的宫装,连夜制定隔离方案,亲自给重症者换药用针,眼睛熬得通红却没说过一句累;想起卫生改革时,她顶着各宫抵触,一一破解难题,让全宫疾病率降了三成;想起她提交的《痘疫后预防方案》,里面不仅写了宫廷的消毒措施,还建议在京城民间推广 “简易隔离法”,助新政民生康健。
之前他对江兰,更多是 “欣赏其才”,觉得她是个难得的护理人才;可今日听了张廷玉的话,再回想这些细节,才发现江兰的能力远不止 “护理”—— 她有全局观,能从危机看到后续,能从宫廷延伸到民间,这样的人,确实值得 “倚重”。
“张大人说得对。” 胤禛点头,对苏培盛吩咐,“传江兰来养心殿。”
江兰接到传召时,刚给康复院的老宫女李嬷嬷换完药。她擦了擦手上的药膏,整理了一下石青色宫装,快步往养心殿走。路过回廊时,看到工匠们已补好了隔离区的宫墙,新砌的青砖在阳光下泛着淡灰色的光,心里满是踏实 —— 痘疫总算过去了,往后该好好推进后续的预防和康复工作了。
走进东暖阁,江兰躬身行礼:“奴婢江兰,参见皇上。”
“起来吧。” 胤禛指了指桌前的空位,“张大人刚跟朕说,你在痘疫处置和康复护理上做得很好,是个办实事的人。”
江兰抬头,正好对上胤禛的目光 —— 那目光里没有了之前的 “欣赏”,多了几分 “郑重”,甚至带着一丝 “托付” 的意味。她心里一动,连忙回话:“都是奴婢分内之事,全靠皇上信任、太医院和内务府配合,还有护理坊的宫女们用心。”
“分内之事能做到这个地步,已是难得。” 胤禛拿起桌上的一份奏折,递给江兰,“这是内务府呈上来的《宫廷年度卫生预算》,里面列了明年的艾草、石灰、药材采购计划,你看看,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往后宫廷卫生的预算审核,也由你参与,有不合适的,直接跟朕说。”
江兰接过奏折,指尖触到泛黄的纸页,心里满是惊讶 —— 预算审核是内务府的核心事务,之前都是大臣和总管太监负责,如今皇上竟让她参与,这是从未有过的信任!她快速翻看奏折,看到 “艾草采购五千斤” 时,忍不住开口:“皇上,明年若推广痘后预防,艾草用量会增加,五千斤恐怕不够;还有石灰,之前各宫撒石灰时浪费较多,不如在预算里加一笔‘石灰使用培训’的费用,教宫女们合理撒放,既省用量,又能保证效果。”
胤禛点点头,眼里闪过一丝赞许:“你考虑得周全。就按你说的,让内务府调整预算,加艾草采购两千斤,增石灰培训费用五十两。”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往后每月初一,你跟内务府、太医院一起呈递《宫廷卫生简报》,朕要亲自看。”
站在一旁的张廷玉看着这一幕,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 皇上能打破出身之限,重用有能之人,正是新政之福。他适时开口:“江兰姑娘,往后若在卫生预算或护理推广上有需要,可随时找老夫商议。老夫虽不懂护理,却也能帮着协调朝中资源。”
江兰连忙躬身道谢:“多谢张大人!奴婢往后若有不懂的地方,定当向您请教。”
离开养心殿时,夕阳已斜斜照进回廊,给汉白玉栏杆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江兰手里攥着那份《宫廷卫生预算》,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 她知道,皇上让她参与预算审核、呈递简报,是真正把她当成了 “倚重” 的人,而不是单纯的 “护理宫女”。这不仅是对她能力的认可,更是让她有机会将卫生理念推广到更广阔的领域,为新政民生多尽一份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