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刺耳的警报,没有引擎的轰鸣,也没有虚空中的辐射背景音。“苏醒”过来的第一个瞬间,李娜感受到的是一种绝对的“寂静”与“轻盈”。她的意识仿佛挣脱了沉重肉体的束缚,悬浮于一片无垠的、温暖而柔和的光之海洋中。
这里就是“初生之域”。
她“看”向四周,没有上下左右的方向感,只有无尽的、仿佛由液态光构成的“空间”。脚下(如果那能称之为脚下)是一片平静如镜的“海面”,倒映着上方流转不息的“天空”。但那天空并非星辰,而是由无数细微、闪烁的光点与流动的数据脉络构成的复杂图景——那是所有成功迁移至此的文明成员的意识集合,是构成这个新世界基底的“集体意识星云”。
她尝试“移动”,意念一动,她的意识体便如同水中的游鱼,轻盈地滑过光之介质。这里没有阻力,速度只取决于意念的强度与清晰度。
陆陆续续,更多的意识光点在周围亮起,如同夜空中渐次点燃的灯火。老周的意识体带着一种惯性的警惕“凝聚”出来,依旧保持着虚拟的环顾姿态;杨教授的意念则充满了孩子般的好奇,迫不及待地开始“触摸”和“分析”周围的光;瓦伦的意识稳定而沉着,迅速开始尝试建立联系和秩序。
“我们……成功了?”一个陌生的意识波动传来,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那是一位来自灰岩联盟的普通工程师。
“我们成功了。”李娜将自己的确认与慰藉之意,如同涟漪般扩散出去,抚慰着所有刚刚苏醒、尚处于迷茫与不安中的意识。“这里,就是我们的新家园。”
然而,家园并非坦途。很快,他们就意识到了这个世界的第一条规则:**存在,依赖于共识与想象。**
李娜尝试着集中意念,想象出一张可供商议的“圆桌”。随着她意念的聚焦,周围的光之介质开始响应,流光汇聚,一张散发着温和白光的、半透明的圆桌轮廓缓缓在她下方浮现。但它的边缘有些模糊,结构也不甚稳定,仿佛随时会消散。
“不够稳定。”杨教授的意识靠近,带着研究的专注,“需要我们共同‘认可’它的存在。”他将自己的意念注入,认可这张桌子的“真实性”与“功用”。紧接着,老周、瓦伦以及其他靠近的核心成员也加入了进来。
随着认可者的增多,圆桌的形态迅速变得凝实、清晰,最终稳定下来,成为了这片光之海洋中第一个被共同定义的“实体”。
这只是最基础的开始。
一些意识较弱的成员,其存在形态开始变得明灭不定,仿佛随时会融入背景的光海之中。他们需要更强大的集体“关注”与“认同”来维持自身形态的稳定。
而更令人惊异的是,由于缺乏统一的物理规则约束,不同意识群体对周遭环境的“想象”开始产生微妙的差异和干涉。
一片区域在几位来自凯拉星的艺术家意识影响下,开始呈现出朦胧的、带着诗意的水彩画风格,光影流转间仿佛有悠扬的旋律回荡。而相邻的另一片区域,在几位原“观察者”数据架构师(少数在最后关头选择归附并完成迁移的前“观察者”单位)的潜意识影响下,则倾向于形成规整、冰冷的几何结构,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垂落。
两种截然不同的“规则”在交界处产生了轻微的冲突和扭曲,光流变得紊乱,仿佛信号不良的屏幕。
“我们必须建立基础的‘共识框架’。”李娜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每个意识都随心所欲地定义周遭,这个世界很快就会因规则冲突而陷入混乱甚至崩溃。
她将意念集中在圆桌上,发起了一次全文明范围的“共鸣召集”。并非强制命令,而是一种邀请,邀请所有意识将各自对“基础生存环境”的理解与期望,注入到由圆桌象征的“共识核心”之中。
过程缓慢而艰难。亿万份不同的记忆、习惯、渴望在此碰撞、妥协、融合。有人怀念重力,有人渴望绝对的失重;有人需要模拟大气的流动,有人倾向于纯粹的能量空间……
最终,一个最基础的、能被绝大多数意识接受的“初始共识”逐渐成型:一个拥有温和模拟引力(便于定向和行动)、稳定能量背景(维持意识存在)、以及允许局部个性化修饰但需遵循基本和谐原则的共享空间架构。
随着这个基础共识的建立,整个“初生之域”的光之海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混乱的流光开始变得有序,背景稳定下来,一种类似于“大地”的坚实感和“天空”的深邃感被共同构建出来。虽然依旧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物质,但整个世界显得不再那么虚无和难以把握。
所有意识都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那并非身体的劳累,而是精神高度集中与协作后的深层倦怠。
李娜“站”在已然稳固的圆桌前,望着这片由他们共同意志初步塑形的世界,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们活了下来,拥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但他们也失去了太多,包括那个以自身湮灭为他们换来此刻的人。
前路依旧漫漫,在这个意识即现实的世界里,建设家园的难度,或许并不亚于在旧宇宙中对抗“阿尔法”。
文明的星火,在这初生之域,开始了第一次微弱的、却属于自己的跳动。
(第9卷 第497章 完)
喜欢开局带娃求生,万倍资源反哺龙国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开局带娃求生,万倍资源反哺龙国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