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氏春秋
“断头路”拆迁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如同在沉寂的云海政坛投下又一颗石子,涟漪不断扩散。县长林昊宇的威信随之攀升,其务实、果决、且能啃硬骨头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这并未让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对手收敛,反而使他们更加焦躁不安。
常务副县长孙海峰尤其如此。拆迁背后“王老七”那条线虽然暂时没烧到他身上,但林昊宇这种步步紧逼、不断削弱他影响力根基的做法,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他不能再坐视林昊宇继续积累声望和权力。
而就在这时,那把一直悬在他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省审计厅的审计工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和深度挖掘后,终于露出了它最锋利的刃。
在省审计厅副处长苏晚晴的带领下,审计组不再满足于零敲碎打的询问和常规账目核查。她们依据前期发现的疑点和线索,精准选择了几个与孙海峰关系密切、且资金流量巨大的历史项目作为突破口,进行了大规模的延伸审计和关联方调查。动作之大,力度之强,远超之前。
很快,一份沉甸甸的、初步发现问题线索的汇总材料,被秘密报送到了县委书记陈国华、县长林昊宇和纪委书记王强的案头。
材料中的内容触目惊心:多个项目存在巨额资金流向不明、违规招投标、虚报冒领财政补贴等诸多问题,虽然材料用语严谨,多用“涉嫌”、“存疑”等词,但其中隐含的指向性,让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心惊肉跳。
陈国华书记看完后,脸色阴沉得可怕,在办公室里独自坐了很久。他深知,这把火一旦烧起来,势必燎原。
林昊宇看完,则显得异常冷静,只是眼神愈发深邃。他等待的时机,正在成熟。
王强书记更是摩拳擦掌,证据链正在不断补齐和完善。
该来的总会来。在一次例行县委常委会议上,大部分议题进行完毕后,县委书记陈国华环视一圈,语气沉重地开口:“同志们,还有一个需要通报的情况。省审计厅驻我县审计组,近期提交了一份关于我县部分历史财政项目的初步审计情况通报。里面反映出的问题很多,也很严重,有些甚至可以说是触目惊心!”
会议室内的气氛瞬间凝固。所有常委都屏住了呼吸,知道重头戏来了。孙海峰的瞳孔微微收缩,放在桌上的手不自觉地握紧。
陈国华继续道:“主要问题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项目资金监管存在巨大漏洞,大量资金脱离监管视线;二是招投标程序形同虚设,围标串标问题突出;三是部分干部涉嫌以权谋私,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风险……”
他没有点名,但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在孙海峰及其关联者的心上。
“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严肃对待!我建议,成立由县纪委牵头,审计、财政、公安等部门组成的专项问题整改核查小组,对审计通报的问题,逐一进行深入核查,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陈国华最终定下了调子,态度坚决。
“我完全同意国华书记的意见!”林昊宇立刻接口,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审计发现的问题,暴露了我们在过去监管中的严重短板和一些深层次问题。这不仅造成损失,更损害形象!成立专项小组核查,十分必要和紧迫。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刀刃向内两个原则,坚决查清问题,严肃追责,彻底堵住漏洞!”
林昊宇的发言,立场鲜明,态度强硬,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
会场出现了短暂的寂静,但空气中的紧张感几乎令人窒息。
孙海峰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他深吸一口气,准备反击。但这次,他没等到亲自开口。
政法委书记张海率先发声了,他语气沉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对抗:“国华书记,昊宇县长,审计监督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成立这么高规格的专项小组,动静是不是太大了?审计发现的问题线索,毕竟还需要核实。我们政法系统讲求的是证据确凿。如此兴师动众,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猜测和恐慌,可能会影响各局委办正常的工作秩序,特别是公安、司法队伍的战斗力和稳定性。我认为,还是应该以稳为主,由相关单位自行核查整改更为稳妥。”
宣传部长孙伟紧接着推了推眼镜,附和道:“张海书记的担忧不无道理。现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很快。大规模核查的风声一旦传出去,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炒作放大,严重影响我们云海县对外的形象和招商引资的环境。宣传工作不好做啊。是不是可以考虑更低调、更和风细雨的方式进行处理?”
两人一唱一和,一个从“稳定队伍”出发,一个从“维护形象”入手,理由冠冕堂皇,实则都是在为孙海峰辩护,试图阻挠深入调查。
孙海峰见状,底气更足了一些,他接过话头,语气“忧心忡忡”:“国华书记,两位同志说的也正是我担心的啊。我们现在的发展局面来之不易,华鼎项目刚落地,好几个在谈的投资项目也到了关键期。一切还是要以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重。审计问题的核查,是不是可以缓一缓,或者范围缩小一点,动作更柔和一点?我担心操之过急,会适得其反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虎啸云海之红途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虎啸云海之红途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