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逸风的目光越过这些沉默的石雕,投向空洞深处。那里似乎有一条更加幽深的甬道,黑暗如同实质,吞噬着火光,通往未知的深处。"过去看看。"他简短下令,率先迈步。
众人小心翼翼地向深处行进,火把的光芒有限,只能照亮前方一小片区域,仿佛在无边的墨色中艰难地撑开一个脆弱的橘红色气泡。脚下的地面逐渐由天然岩石变成了铺设整齐、但刻满了奇异符号的石板。那些符号古老而怪异,并非中原文字,扭曲盘绕,似字似画,在火光下忽明忽暗。
两侧石壁上开始出现大幅的壁画,虽然色彩斑驳脱落,大部分只剩下深深的刻痕和零星的色彩碎片,但仍能辨认出的内容令人心惊------描绘着宏大的祭祀场面:戴着狰狞面具的巫师高举骨杖,被捆绑的奴隶和牲畜跪伏于地,狂舞的部落武士身形扭曲,充满了原始的力量感。而所有壁画的核心,都是高悬于天空的、被特别描绘的日月星辰图案,那些星辰用某种发光的矿物颜料点缀,历经千年仍隐约泛着微光。
"果然是与星象祭祀有关。"徐逸风沉吟道,手指拂过壁画上清晰的北斗七星刻痕,"匈奴崇拜日月星辰,认为其主宰万物兴衰。重要的祭祀往往依据星象而定。《史记·匈奴列传》有载,'单于朝出营,拜日之始生,夕拜月'。"
陈文一边看一边激动地用手指在随身携带的皮纸簿上快速描摹,手指因兴奋而发颤:"妙啊!此乃研究匈奴古俗的珍贵史料!你看这北斗七星,画得尤为硕大清晰,柄指方位似乎暗合某种历法!还有这彗星......《史记·天官书》有载:'彗星见,蛮夷乃动'......此象莫非预示征伐?"他完全沉浸在了学术发现中。
夏侯琢凑过去看了一眼,用扇子点着一处模糊的扫帚状图案:"哟,画得跟个扫把似的,还挺形象。看来古人也知道拿扫把星不当好事啊。"他总是能在严肃中发现戏谑。
随着深入,那种沉重的、仿佛巨大金属机关转动的"嘎吱"声越来越清晰,像是某种沉睡巨兽的鼾声,富有节奏地回荡在甬道中,敲击着每个人的耳膜。终于,他们走出了狭窄的甬道,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了一个更加宏伟得超乎想象的洞窟!
这个洞窟呈完美的圆形,极其广阔,穹顶极高,仿佛一个倒扣的巨碗,望之令人目眩。而最令人震撼的是,整个穹顶之上,竟然镶嵌着无数大小不一的夜明珠、水晶和某种能发光的奇异矿石,它们被巧妙地排列成了浩瀚的星空图案!银河璀璨,星宿分明,虽然历经千年,许多"星辰"已然暗淡或脱落,但那恢弘磅礴的气势,那仿佛将整个苍穹纳入地底的疯狂手笔,依旧足以让人心神震撼,目瞪口呆,仿佛置身于荒野星空之下,感受到自身的渺小与洪荒的伟岸!
"我的......老天爷......"赵莽张大了嘴巴,仰着头,看得呆了,手中的火把微微倾斜都浑然不觉。
陈文更是激动得浑身发抖,几乎要晕厥过去,连忙扶住冰冷的石壁才能站稳:"这......这是......浑天象仪?不......这绝非人力所能及!这是将整个星空搬到了地下!何等手笔!何等疯狂!这简直是......神迹!"他的声音因为极致的震撼而变得嘶哑。
就连见多识广、一向冷静的徐逸风和玩世不恭的夏侯琢,眼中也露出了无法掩饰的惊叹与凝重之色。夏侯琢甚至忘记了摇扇子,只是仰头望着那片地下星空,喃喃道:"乖乖,这要是让我家老爷子看见,非得把这儿整个搬回他的‘百珍阁’不可......"
洞窟中央,是一个巨大的圆形石坛,由整块黑色巨石雕琢而成,表面光滑如镜,刻满了深奥的星象图谱和难以理解的符文。石坛上矗立着几根高低不一的青铜柱,柱身粗壮,锈迹斑斑,刻满了密密麻麻的星象刻度与匈奴符文。而之前听到的"嘎吱"声,正是源自石坛中央一个缓慢旋转的、复杂无比的青铜机构!它由无数大小不一的齿轮、交错嵌套的圆环和长短不一的指针构成,结构之精妙,构思之奇巧,远超时代想象。虽然锈迹斑斑,但依旧在某种神奇的力量驱动下,极其缓慢而顽固地运转着,对应着穹顶的星空,发出沉重而古老的有力韵律,仿佛一颗沉睡千年的机械心脏在缓缓搏动。
"星......星槎......"柳七娘忽然喃喃道,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不......不是星槎,但感觉......很像......那种超越时代的......机械伟力......"她似乎想到了什么,眼神变得幽深。
徐逸风心中猛地一动。黑水城星槎的核心也是精密无比的青铜机构,与眼前这物确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规模更加宏大,结构更加复杂,其作用似乎也更偏向于观测与祭祀,而非星槎那样的运载之器。难道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古墓迷踪:九域秘辛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古墓迷踪:九域秘辛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