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闱放榜那日,京城贡院外人头攒动,喧嚣震天。
许清源站在人群之外,青衫依旧,身姿却比往日更显挺拔。当他在那张巨大的皇榜上,清晰地看到“许清源”三字赫然位列一甲第三名“探花”时,周遭所有的声音仿佛都在瞬间远去。多年的寒窗苦读,家道中落的压力,在此刻尽数化为胸中激荡的豪情与难以言喻的欣慰。
“中了!公子中了!是探花!探花郎啊!”砚生激动得险些跳起来,抓着许清源的衣袖,语无伦次,眼眶泛红。
许清源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心绪,拍了拍砚生的肩膀,眼中亦有光华流转。宴席上,他举止得体,应对自如,清隽的容貌和扎实的才学颇得大儒赏识。皇帝亦对其留有印象,授官翰林院编修,虽只是正七品,却是清贵之选,前途无量。
官袍加身,步入翰林院的第一日,许清源走在青砖铺就的甬道上,心中所想的,并非如何攀附权贵、步步高升,而是那张雨中惊惶却依旧不失镇定的容颜,那方绣着并蒂莲的素帕,以及文庙古柏下,那双含着祝福与些许别样情愫的明眸。
“沈小姐……”他在心中默念,一股强烈的冲动促使他做出决定。他要回去,回到那个江南州府,他要亲口告诉她,他未曾辜负她的祝愿,他更要……或许,可以试着托人探问,若她未曾许配人家……
他寻了个由头,向上峰告假,归心似箭。一路上,他甚至开始想象重逢的场景,该是如何的喜悦。他小心珍藏的那方丝帕,被摩挲得边角愈发柔软。
然而,当他风尘仆仆赶回旧地,打听着找到那座闻名的知府宅邸时,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如坠冰窟。
朱门紧闭,门环上落着一把冰冷的铜锁。门前的石狮静默,门楣上象征官宦身份的匾额已然不见,只留下淡淡的印记。墙壁角落甚至结了些许蛛网,一派萧索凄凉。
许清源心头猛地一沉,一种不祥的预感罩住了他。他强自镇定,叩响了邻居的门户。
开门的是一位老者,打量着他身上的官袍,有些诧异。
“老丈,请问隔壁沈知府家……”许清源的声音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急切。
老者叹了口气,摇头道:“这位大人,您来晚了。沈大人……唉,月前因漕粮案被参了一本,说是督管不力,实则……唉,官场上的事,小老儿也说不清。总之,上面下了调令,将沈大人调往西南之地任职,说是平调,实同流放。一家老小,半月前就已仓促启程离开了。”
西南!那是远离中原的蛮荒之地,山高路远,艰难重重!
许清源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耳边嗡嗡作响。他几乎站立不稳,扶住了门框才勉强撑住。
“走了……半月前……”他喃喃自语,声音干涩。他金榜题名,授官入职,满心欢喜地回来,以为能得见佳人,却不想,竟是连最后一面都未能赶上。
“可知……他们具体去了哪条路?落脚何处?”他怀着一丝微弱的希望追问。
老者仍是摇头:“走得太急,又是那样的去处,谁也不知具体行程。只听说沈家小姐……临行前似乎还派人打听过什么春闱放榜之事,但也没了下文。”
许清源失魂落魄地回到那紧闭的府门前,手指颤抖地抚过冰冷的门板。细雨不知何时又飘落下来,打湿了他的官袍,寒意透骨。他怀中那方丝帕,此刻仿佛重若千钧。
他与她,终究是错过了。在他以为一切刚刚开始的时候,命运却已无情地画上了句号。一次援手,两次相逢,几句交谈,一抹深藏心底的悸动,都随着那远去的车马,消散在茫茫人海与官场倾轧的尘埃里。
时光荏苒,岁月如流。
许清源,不,如今已是许编修,后来是许御史,许侍郎……他在宦海中沉浮,凭借自身的才干与清正,一步步走得稳健。他娶了老师的一位远房侄女,妻子温婉贤淑,为他生儿育女,操持家务。仕途也算顺遂,最终官至礼部侍郎,致仕还乡。
外人看来,他这一生,年少成名,官运亨通,家庭和睦,儿孙满堂,已是圆满。唯有他自己知道,心底始终有一处空缺,无法填补。他恪尽职守,也曾试图在能力范围内,关照那些如沈知府般被倾轧的官员,却再也未能打听到沈家确切的消息。
西南路远,音信难通,沈知春三个字,成了他心底一道永不愈合的伤口,一处不能触碰的温柔与遗憾。那方并蒂莲丝帕,被他用油纸仔细包好,锁在书房最隐秘的抽屉深处,如同封存了那段短暂却刻骨的青春。偶尔夜深人静,他会取出那方帕子,对着烛火出神,仿佛还能看见那个春雨中递来丝帕的窈窕身影。
而远在西南之地的沈知春,日子过得远比他艰难。父亲经此打击,郁郁寡欢,不过三年便病逝任上。家道彻底中落,门庭冷落。她陪着悲痛欲绝的母亲与尚且年幼的弟妹,在异乡举目无亲,艰难求生。她典当首饰,接过绣活,甚至亲自耕种些许薄田,以柔弱之躯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姑娘救命恩,小生以身许》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醉爱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醉爱小说网!
喜欢姑娘救命恩,小生以身许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姑娘救命恩,小生以身许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