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锻门的工坊里,铁器撞击声虽依旧密集,却掩不住弥漫的焦虑。三名工匠围着半截灵脉炮炮管争执 —— 甲工匠按老经验铸的炮管内径多了半指,乙工匠做的灵晶槽卡不进去,丙工匠打磨的能量阀接口歪了毫厘,最后只能将这组零件归为 “报废”,扔进角落的铁堆里。铁如山站在工坊中央,手里攥着灵脉炮的生产清单,眉头拧成疙瘩:“联邦舰队离城只剩三天,我们现在一天最多装 10 门灵脉炮,还得有两三门因为零件不合用报废,照这速度,东城门的防御缺口根本补不上!”
程明刚从北城门节点赶来,一眼就看出了症结 —— 工坊的生产全靠工匠 “手感”,没有统一标准:炮管的灵脉纹路疏密不一,灵晶槽的深度差能塞下一张符纸,能量阀的接口角度更是五花八门,组装时得靠老工匠一点点打磨适配,效率低不说,还极易在实战中因接口松动炸膛。“传统手艺救不了急,我们得搞‘标准化’—— 把法器拆成能批量生产的‘元模件’,让每个零件都像灵网节点一样,不管在哪造、谁来造,都能严丝合缝地拼在一起。”
“元模件?” 铁如山放下清单,凑到程明展开的图纸前 —— 图纸上,灵脉炮被拆成了六个独立零件:炮管、灵晶槽、能量阀、缓冲环、瞄准镜、底座,每个零件旁都标注着精确到 “丝”(1 丝 = 0.01 毫米)的尺寸,还有灵脉接口的拓扑结构图,“这是说,甲厂只做炮管,乙厂只做灵晶槽,最后再拼起来?可每个工匠的铸法不一样,怎么保证尺寸不差?”
“用格物学定标准,用灵网传数据。” 程明指尖在图纸上划过,“天志” 算法立即弹出三维模型,零件的每一处细节都清晰可见:“炮管内径必须是 3.2 寸,误差不能超过 0.1 丝;灵晶槽的深度要刚好容纳中品灵晶,槽壁的灵脉纹路要按黄金螺旋排列;能量阀的接口角度固定为 30 度 —— 这些标准会生成‘数字模板’,通过灵网同步给所有合作工厂,工匠只需按模板铸,不用再凭经验发挥。”
他顿了顿,指向图纸角落的 “接口标记”:“每个元模件都有‘灵脉榫卯’—— 像传统家具的榫卯结构,但靠灵脉波动校准。比如炮管的接口会释放‘定位灵光’,灵晶槽的接口能自动接收,只要尺寸达标,两者一碰就能精准对接,不用再打磨。”
改革从拆分工厂开始。程明将分形之城周边的五座附属工坊重新分工:
青岩工坊:专注生产 “炮管”,用改良的 “恒温灵火” 保证铸管时的温度稳定,减少尺寸偏差;
墨石工坊:负责 “灵晶槽”,用 “灵脉刻刀” 按数字模板雕刻纹路,误差控制在 0.05 丝内;
星砂工坊:制作 “能量阀”,用星核碎屑混合青铜,提升阀门的灵能传导效率;
云木工坊:生产 “缓冲环”“底座” 等辅助元模件,采用标准化的灵木拼接工艺;
神锻门主工坊:不再参与零件生产,转而搭建 “总装灵阵”,负责将所有元模件合成完整法器。
可改革刚启动,就遇到了阻力。青岩工坊的老工匠张铁山拿着数字模板,脸色难看:“按这模板铸炮管,跟机器似的,哪还有半点‘锻打’的魂?以前我铸的炮管,灵脉纹路能随战况微调,现在全按死规矩来,万一实战中需要改怎么办?”
程明没有反驳,只是带他去了东城门的防御阵地。城墙上,几门用传统方法铸的灵脉炮正因为接口松动,发射时炮身剧烈晃动,修士们不得不顶着震伤继续操作。“张师傅,联邦的炮弹不会等我们慢慢改炮管。” 程明指着远处联邦舰队的阴影,“标准化不是丢了魂,是先保住命 —— 等打赢了,您想怎么琢磨手艺都成;可现在,我们连让炮管正常发射的时间都没有。”
张铁山看着震得吐血的修士,沉默良久,终于拿起了数字模板:“我懂了,就按这标准来,绝不让尺寸差一丝。”
解决了工匠的抵触,总装灵阵的搭建成了关键。程明让铁如山以分形灵核为阵眼,在神锻门主工坊中央布下 “九连环总装阵”—— 阵眼释放的淡白灵光能覆盖整个工坊,灵阵边缘设六个 “元模件入口”,每个入口都对应一种零件的灵脉榫卯频率。当青岩工坊的炮管通过灵脉传送带送进阵中,入口的灵光会自动扫描尺寸,确认达标后,阵眼会释放 “牵引灵流”,将炮管拉到中央;接着,墨石工坊的灵晶槽、星砂工坊的能量阀依次进入,灵流会引导零件自动对接,灵脉榫卯的定位灵光闪烁三次,就代表接口完全吻合。
“启动总装!” 铁如山一声令下,阵眼灵光暴涨。只见六个元模件在灵流中缓缓旋转,炮管与底座先对接,灵晶槽顺着炮管的灵脉纹路滑入,能量阀精准卡在接口处,整个过程不到三分钟,一门完整的灵脉炮就落在了传送带上,灵脉检测仪显示:“灵能传导效率 98%,接口吻合度 100%,无任何松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用现代知识颠覆修真界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我用现代知识颠覆修真界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