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在山村的宁静中悄然流逝,转眼间,沈山河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山村的孩子们由于环境所迫以及家庭因素影响,大多数都很早便懂得事理,沈山河自然也毫不例外。他心里很清楚,自己绝不可能就这样在这封闭的大山里度过一生。外面的世界犹如一片广袤无边的海洋,其中蕴含着无数的未知奥秘以及令人憧憬的可能性等待着他们去探索发现。尤其是那神秘莫测的《鲁班书》传说,更是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一般吸引着他,使得他愈发急切地想要走出这座大山,去寻觅那些隐匿于尘世深处的惊天秘密。
沈山河所就读的小学位于半山腰上,那是一座规模很小的乡村小学,周围几个村子村民集资合修共用的。整个校园面积不大,仅有寥寥数间略显简陋的房间。两间大的作教室,全校四十多个孩子五个年级分成两个班上课。条件无疑是简陋了点,然而对于当时年幼的沈山河而言,这里无疑成为了他迈向山外世界的关键起点。
小学时期的日子过得既简单又充实,每日天还未亮透,他便会背起那个由父亲传下来的军绿色帆布书包,这是那个时候小孩子上学的标配,跟城里的校服一样,基本上人手一个。孩子们挨家挨户叫着同伴一起迈着轻快的步伐打打闹闹踏上那条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朝着学校的方向一哄而去。
这所小学的老师也就三五个,基本都是本地人,所以有的住校,有的就同孩子们一样早起上学,放学回家。这些老师也就上了个初中,有个把高中生就是顶尖人才了,那个年代的高中生那是要对标现在985的大学生的。他们往往一个人教几个年级的课,反正在一间教室,先教这个年级,其他年级的预习书本内容。再教另一个年级的,其他年级背诵、做作业,就这么轮着来。男老师还要兼着体育课,女老师一般都兼着音乐课、美术课什么的,还要兼校长兼主任什么的。总之一个个在孩子们眼里就是无所不能的。
尽管老师们所拥有的知识其实也相对有限,但他们还是怀揣着满腔的热忱,不辞辛劳地为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开启一扇扇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沈山河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他当年的语文老师就是隔壁村子里的,姓李,这位李老师正值青春年华,朝气蓬勃且满怀激情,授课时总能运用各种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方法将一篇篇枯燥乏味的课文讲述得妙趣横生,仿佛每一个文字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令学生们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有一次,李老师讲到《鲁班发明锯子》的课文时,沈山河觉得格外亲切,听得格外认真,仿佛看到了鲁班祖师爷在梦里向他招手。
“鲁班祖师爷真是个了不起的人啊!”
沈山河在忍不住感叹,课本上都这么写了,看来那些传说都是真实的,他觉得那些传说离自己越来越近了。
李老师知道沈山河的父亲,也知道他会木工,就鼓励他说:
“只要努力学习,善于思考,沈山河,你也可以像鲁班一样,成为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只要你努力学习,未来一定可以走出大山,去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
小学的六年时光里,沈山河过得飞快。他成绩优异,尤其擅长手工,那时还没有手工课,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都非常强。折纸、剪纸,做弹弓,做木头刀、剑、枪什么的。每到课间休息,大家就掏出来玩,玩最多的就是折纸飞机。纸飞机有好多种折法,折出后有尖头的,有平头的,有头分叉的多种多样,那时候的沈山河就会四五种折法。折好后对着嘴哈一口气然后甩出去,比着看谁的飞得最长久。在所有的这些作品中,几乎都是沈山河的最好看最好用,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赞不绝口,也羡慕不已。那一刻的沈山河甚至觉得,他能做到许多别人都难做到的,他觉得梦想其实不难实现……
小学生涯,转眼就过去了。
六年,无数个翻山越岭的日子,对盼着早点长大要去看外面的世界的孩子们来说,真的很长。长到有村里又有好几个新的生命出现,也有好几个熟悉的身影再也不见;五年间,村里多了好多电视机,还有录音机,洗衣机,缝纫机,手表等等;五年中,沈山河的爹拆过别人的房子也帮别人建过房子;五年来,村子里过往的外地人越来越多,去外地的人也越来越多……
总之这五年,变化好大,听老人说以前几十年村子里的变化都没这么大。
五年,其实也很短,短到甚至有些话都还没来得及说就再也没了机会;短到有些人都还来不及挥手说再见就一辈子再也不曾相见……
短到,多年以后,回过头来,就剩那么薄薄的一张照片,甚至,连一张照片都模糊了,找不到了……
短到,一转眼,孩子们就成了初中生。
初中对于沈山河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们所在的中学在镇上,不过隔镇中心还有一段距离。学校离家有二十来里山路,要走上三四个小时。每周星期天,他们就背上一个星期要吃的米和菜翻山过河去学校,衣服被子水桶什么的开学的时候家长们会陪着孩子送过去。吃饭就自己带饭盒带米,自己淘好后放在学校的大蒸笼里统一蒸煮,也有的会在上面放坨红薯。这时候,就会有家里条件不好没带够米的同学总‰挨到最后,偷偷的在这个同学碗里抓一把,那个同学碗里抓一把放到自己碗里蒸起来。而到了吃饭的时间,大家一窝蜂冲进食堂,那个蒸了红薯的要是慢去了点就会发现红薯不见了。饭是热饭,菜则是自已在家里带来的,因为要吃一个星期,所以只能带耐放的菜,什么炸干∨←丶么的,炒得干干的多放干辣椒粉多放油多放盐,主打一个又耐放又下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醉梦瑶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醉梦瑶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