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梧桐叶落了一地金黄。苏晚晴的摊位前依旧热闹,但她清点收入时的心态已悄然改变。最初数着毛票的欣喜,如今被一种更沉稳的审视取代。
那五百元净利润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她心中漾开层层涟漪。每晚收摊后,在租来的储物间里核对账本成了她最珍视的时刻。指尖划过纸面上稳定增长的数字,一个念头不受控制地破土而出:
单点模式的瓶颈到了。
她摊开记账本,目光落在几个关键数据上:
· 摊位日均销售额触碰到了150元的天花板
· 免费贴膜服务饱和,每晚最多服务20个客人
· 储物间库存周转率开始下降
· 同一时间段内,摊位前滞留的顾客数量达到极限
这些冰冷的数字都在诉说同一个事实:这个三平米见方的小摊位,已经无法承载她日益增长的野心。
某个雨夜,夜市提前收摊。苏晚晴撑着伞站在公交站台,望着雨中朦胧的街景。雨水顺着伞骨滑落,在她脚边汇成细流。她忽然想起《国富论》里读到的分工理论,想起教授在课上讲的"规模化经营"。
"如果永远守着一个摊位..."她喃喃自语,"就像山里的村民永远守着一亩三分地。"
雨幕中,远处教学楼的灯火像缀在夜幕上的星子。她想起家乡的梯田——一层层向上延伸,每一层都开拓出新的耕种空间。她的生意,是否也能找到这样的"梯田"?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就像藤蔓般疯狂生长。
她开始留意夜市里其他成功的摊主。卖煎饼果子的夫妇开出了第二个摊位,由徒弟打理;卖首饰的姑娘在隔壁大学城发展了代销点;就连旁边卖袜子的阿姨,也开始兼营起围巾和手套。
"复制,放大。"这四个字像魔咒般萦绕在她心头。
但具体要怎么做?她摊开新的笔记本,写下几个可能性:
1. 在同一夜市开设第二摊位?——租金和人力成本双倍增加,风险太大。
2. 发展校园代理?——轻资产模式,但需要建立分销体系。
3. 转向线上?——听说有人在QQ群里卖东西,但物流和信任都是问题。
雨渐渐停了,路灯在水洼中投下晃动的光影。苏晚晴收起伞,深深吸了口雨后清新的空气。她知道自己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是安于现状,守着这个已经步入正轨的小摊位;还是冒险一搏,去开拓更广阔的天地?
回到宿舍时,她的鞋袜都被积水浸湿了,但眼睛却亮得惊人。她悄悄爬上床,从枕头下摸出那张已经有些磨损的汇款单存根——这是她上个月寄给家里的五十元钱凭证。
指尖轻抚过存根上模糊的印章,她仿佛又看到了母亲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看到了父亲在田埂上佝偻的脊背。
"还不够。"她在心里对自己说,"远远不够。"
月光从窗帘缝隙漏进来,照在她坚定如磐石的侧脸上。扩张不再只是一个商业选择,而是成为一种必须——为了那些期待的目光,为了能翻越更高的山,看见更远的海。
这一夜,苏晚晴枕着扩张的蓝图入眠。梦里不再是一个人的小摊位,而是一片星罗棋布的生意网络,每一个节点都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喜欢青云志之山海亦可平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青云志之山海亦可平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