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兼职市场接连拒绝的挫败感,像一件浸透了冰水的棉袄,沉甸甸地裹在苏晚晴身上。那十五块钱纸币揣在兜里,薄薄一张却烫得她坐立不安,仿佛在无声地嘲笑着她的无能。
她没有回宿舍——那个充斥着室友们轻松谈笑、弥漫着护肤品香气和零食味道的空间,此刻只会加倍凸显她的格格不入与失败。她漫无目的地在校门外熟悉的街道上踱步,秋夜的凉风穿透她单薄的衣衫,却远远比不上心底那彻骨的寒意。脸庞似乎还残留着家教阿姨那审视的、带着若有似无轻蔑的目光,耳边还回荡着发传单负责人那不耐烦的、如同驱赶苍蝇般的呵斥。“没有经验”、“口音问题”、“不够积极主动”……这些词语像淬了毒的针,密密麻麻地扎在她敏感的自尊心上。原来,在这个光鲜亮丽的都市里,就连出卖最基础的劳动力,也需要所谓的“资格”和“门槛”。她那套在食堂里无往不利的“经济学计算”,在真实而粗粝的社会丛林里,第一次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不堪一击。
她不知道自己走了多久,双腿如同灌铅般沉重,直到周围的景物从熟悉的学府路变成了相对低矮、密集的沿街店铺,喧嚣声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更加鲜活生猛的方式重新涌入她的感官。
拐过一个嘈杂的街角,一片与她平日里接触的宁静校园、冰冷兼职市场截然不同的、沸腾着原始生命力的景象,猛地撞入了她的视野,蛮横地占据了她的全部感官。
是夜市。
长长的街道,仿佛一条发光的长龙,蜿蜒向前,看不到尽头。两侧密密麻麻地支棱着各式各样的摊位,简陋却充满了市井的巧思与韧性。白炽灯泡挂在简易的铁架或竹竿上,发出有些刺眼却又无比温暖实在的光,奋力地驱散着秋夜的黑暗,将每一个小摊,连同摊主脸上殷切的笑容、顾客满足的神情、以及那些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商品,都照得亮堂堂的,纤毫毕现。
空气中不再是写字楼里消毒水的味道,也不是图书馆沉静的墨香,而是各种气味激烈地碰撞、交融——铁板烧上鱿鱼和肉串在滚油上滋滋作响迸发出的焦香,臭豆腐那闻着怪异、吃着却令人上头的浓烈气息,糖炒栗子在黑砂中翻滚带出的甜腻温暖的焦糖味,还有水果摊上哈密瓜的清新,奶茶铺里奶精的甜醇,烤红薯那朴实无华的甜香……所有这些味道混合成一股庞大而粗糙的、属于人间烟火的洪流,扑面而来,几乎让她因这蓬勃的生命力而踉跄。
声音更是如此。这里没有彬彬有礼的拒绝,也没有刻板机械的指令。摊主们卖力的、带着各色口音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构成了最原始的叫卖交响乐。“来看看嘞,最新款的毛衣,保暖又时尚!”“正宗长沙臭豆腐,不好吃不要钱!”“袜子十元三双,纯棉吸汗,走过路过别错过!”顾客们讨价还价的交谈声、成功交易后的欢笑声、朋友间的打闹声、小孩缠着要买糖葫芦的撒娇声、扫码收款到账的提示音……还有不知从哪个摊位传来的、声音有些失真的流行歌曲,所有这些声音毫无章法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嘈杂却充满生命律动的声浪,将她紧紧包裹,震得她耳膜嗡嗡作响,却也奇异地驱散了她脑海中那些不断回放的、令人沮丧的声音。
她怔怔地停在夜市的边缘,像一颗被海浪冲到沙滩上的石子,瞬间被这沸腾的、滚烫的生机淹没了。她忘记了寒冷,忘记了疲惫,只是睁大了眼睛,贪婪地看着这一切。
她看到那个卖饰品的小姑娘,年纪看起来比她还小,梳着利落的马尾,嘴巴却甜得像抹了蜜,“姐姐”、“美女”叫个不停,手上的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打包、收钱、找零,一气呵成,脸上始终洋溢着热情而不知疲倦的笑容,那笑容里有一种靠自己双手挣生活的踏实与骄傲。
她看到那个卖手机壳的大叔,皮肤黝黑,嗓门洪亮,摊位上挂着“买二送一”的硬纸板牌子,正唾沫横飞地向几个学生展示着最新款的动漫图案,言语间充满了市井的智慧和说服力,三言两语就促成了一单生意。
她看到那个卖袜子手套的阿姨,系着围裙,一边麻利地整理着被顾客翻乱的货品,一边和显然是熟客的老奶奶唠着家常,顺手又多塞给对方一双鞋垫,人情味在买卖间自然流淌,温暖而质朴。
这里没有精致的简历,不需要标准的口音,也不考核所谓的“经验”和“形象”。这里只有最直白、最赤裸的交易——你有货,我有钱,看对了眼,谈拢了价,买卖就成了。汗水、吆喝、算计、甚至一点点属于生意人的狡黠,都明明白白地摊在这明亮的灯光下,粗糙,却充满了某种原始而强大的、生生不息的力量。这里评判你的标准简单而直接——你的商品是否吸引人,你的价格是否合理,你的服务是否到位,你是否有勇气张开嘴、迈开腿。
这与她在图书馆里接触的抽象理论,与她在兼职市场上遭遇的冰冷门槛,形成了极其强烈的、近乎荒谬的对比。一个要求你拥有无形的、她尚且缺乏的“资本”,而另一个,似乎只看重你是否有勇气拿出有形的商品,以及敢于张开嘴、吆喝出声的胆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青云志之山海亦可平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青云志之山海亦可平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