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攸瞥见内容顿时失笑:"此事易如反掌!以主公威名,不过举手之劳。看来这许衡已是囊中之物。"
席间刘备冷眼旁观。他深知许衡绝非甘居人下之辈——毕竟当年在徐州吃尽苦头。
狡若狐,狠如狼!
如今自己麾下粮饷尚需许攸接济,更遑论积蓄实力。袁绍归营后仅以客礼相待,早绝了外放为太守的念想。
但刘备袖中还藏着重注。他深信此物现世之日,便是袁绍倒履相迎之时。
许攸接过许衡的任务后,又向袁绍禀报:"主公,除了许衡的回信,我们还收到许都众多官员的来信。这些官员都表示,他们身居天子脚下不敢轻举妄动,暂时只能与主公里应外合。若有机会,定会前来冀州投奔。"
"其中不少人在信中言辞激烈,痛斥曹操名为丞相实为 ** ,说他挟持天子的恶行比当年的董卓更甚。去年许衡和曹操联手肃清内乱,利用董承之事,将其死士一网打尽。"
"虽然平定了内乱,但许都官员大多是敢怒不敢言。若主公开出优厚条件,想必会有不少人愿意暗中相助。此事可以请刘皇叔作证,他正是在那次肃清行动中逃出来的——皇叔恕罪,在下只是实话实说。"
刘备嘴角微微抽搐。
(内心:真是服了,非要当着我的面说。说完还假惺惺让我别介意,简直让人无语。)
"无妨。"刘备表面恭敬地深施一礼,对许攸挤出一丝笑容。
袁绍闻言大喜。在他看来,许都半数朝臣仍心系汉室,这些人都亲眼目睹了曹操欺凌天子的恶行。随着曹操势力日益膨胀,其野心恐怕比董卓更甚。
"此事交由沮授负责,务必谨慎联络。要让他们在决战之时为我所用。"袁绍背着手来回踱步,神情轻松。当下形势令他十分满意:境内士族全力支持战争,各地都在筹措军需。
他的两个儿子袁谭和袁熙已经准备带兵出征:袁谭驻守青州,袁熙即将从清河前往幽州。冀州和并州则由他亲自坐镇,待幽州安定后再派一个儿子前去镇守。不出两三年,这些根据地就能为他培养出强大的军事力量。
那个数字是曹操永远无法达到的。
“另外,许衡的事必须办妥,绝不可懈怠,这关系到冀州的未来大计!”
“遵命!”
议事结束后,袁绍心情愉悦,打算去看看小儿子袁尚。
刚回到后院,他便在庭院中遇见了等候多时的袁熙。
袁熙身形高大,面容粗犷,蓄着八字山羊胡,但胡须尚不浓密。他身着棕色锦袍,头束发冠,站得笔直。
见袁绍回来,袁熙立刻上前,抱拳行礼道:“父亲!孩儿开春后即将赴任幽州,特在此等候您。”
“哦?”袁绍笑着问道,“熙儿,你等我可是有什么心事?尽管说,为父帮你解决。”
袁熙闻言一喜,连忙道:“确实有事相求。父亲能否以袁家名义,替孩儿向已故中山令之女提亲?”
袁绍脸色微变,迟疑道:“哪一位?”
“他家 ** 甄宓。”
“不行!”袁绍骤然沉下脸,语气严厉。
“为何不可?!”
袁熙瞪大眼睛,神情逐渐苦涩。
这些年他游历冀州各地,拜访贤士,顺路多次造访中山甄氏府邸。虽然甄逸早已离世,但甄氏仍是中山大族,底蕴深厚,远非寻常世家可比。
游历期间,他曾见过甄家 ** 甄宓。传闻她出生时,有仙人夜现,为其披纱,故被视作贵人降世,日后必登大雅之堂。
袁熙心生好奇,借拜访之机一探究竟,发现此女才貌双全,学识广博,气质清冷高华,如不可攀的高岭之花。即便他是袁绍之子,未来或为州牧,甚至封王封侯,仍觉难以亲近。
幽州战事告捷,袁熙却阴郁难消。他总觉得自己的气质,与那位如霜似雪的女子并不相配。
只是匆匆一瞥,便叫他魂牵梦萦许久。此番凯旋,父亲拿下幽州,他亦立下不小功勋,本想着趁此机会求娶。
谁料话刚出口,便遭到断然否决。
袁绍神色阴晴不定,语气异常坚决:“熙儿,你要什么我都能应允,唯独此事,绝无可能!”
荒唐!二子求娶的女子,竟与许衡属意之人是同一位!
是巧合?还是二人早已暗中相争?
可此事万万不可。许衡乃南征关键,若连这点要求都无法满足,日后如何招揽?若失许衡,麾下五六万精兵不仅会严重阻碍先锋军,更会令他声名扫地。
倘若此事传至许都,百官必生异心,后果不堪设想。
袁绍舍不得。
可袁熙却已眼眶泛红,急得几乎要哭出来:“父亲!难道我袁氏与甄氏有仇不成?”
他堵在袁绍面前,非要讨个说法。
多年未见的少年执拗,此刻尽数爆发。
袁绍无奈叹息:“甄氏之女,我已应允许衡,以袁氏名义替其证婚。此举是为替他谋个士族联姻的身份,日后也好立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曹营悍将,从马镫破阵开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