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翻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空气里弥漫的味道都变了。以前是文件纸的霉味和茶水垢的沉味儿,如今仿佛掺进了一股名为“资本”的、躁动而陌生的香水味。省里下达的招商引资指标,像一道道军令状,压得各地市喘不过气,也搅动了我们这些“笔杆子”底下的一池春水。
周省长肩上的担子最重,他分管经济,这“开门红”的第一炮能否打响,关乎全省的颜面,更关乎他这一系人马未来的气运。我作为他的秘书,能清晰地感受到他步伐里的急促和烟雾缭绕的办公室里那凝重的压力。
政策研究室的灯光,亮得比以前更晚了。我们这群人,绞尽脑汁地琢磨着如何把“优势”写成花,把“政策”掰出蜜。说来讽刺,我们这些曾经研究计划经济“最优解”的人,如今要掉转头来,为资本的涌入设计最诱人的“陷阱”。
这天下午,我正对着一份《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的若干意见(草案)》咬文嚼字,办公桌上的电话尖锐地响了起来。是门卫室打来的。
“林秘书,楼下有位高建明高总,说是和周省长有约,来汇报工作。”门卫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讨好。能直接打到秘书办公室预约见省长的商人,门卫自然不敢怠慢。
高建明?我脑子里迅速过了一遍日程表,今天下午周省长并没有这个安排。我下意识地想回绝,但“高建明”这个名字,最近在省里几位领导的口中,出现的频率颇高。传闻他手眼通天,从南边倒腾批文起家,如今身价不菲,而且最擅长运作政府项目。
我略一沉吟,说道:“请高总稍等,我确认一下。”
放下电话,我走进里间办公室。周省长正揉着眉心看一份工业报表,听到我的汇报,他动作顿了顿,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淡淡道:“让他上来吧,在小会议室见。听听他有什么‘高见’。”
这就是默许了。我心中了然,退出去安排。
十分钟后,我在小会议室见到了这位高建明高总。他约莫四十出头年纪,身材微胖,穿着一身质地考究但款式低调的深色西装,没打领带,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笑容,既不显得谄媚,又足够热情。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双眼睛,看人时带着一种精明的审视,仿佛能瞬间掂量出你的分量。
“林秘书,久仰久仰!早就听说周省长身边有位青年才俊,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他主动伸出手,力道十足,话语里的恭维信手拈来,却不让人生厌。
“高总过奖了,请坐。”我与他轻轻一握,引他入座,吩咐工作人员倒茶。
趁着周省长还没来的空隙,他并不像有些人那样急于套近乎,而是随意地聊起了天气,聊起了省城最近的变化,言语间流露出对这里发展的熟悉和看好。这种姿态,比直接奉承更高明。
不一会儿,周省长推门进来。高建明立刻站起身,笑容收敛了几分,变得更为恭敬:“周省长,打扰您宝贵时间了。”
“坐。”周省长在主位坐下,开门见山,“高总今天来,有什么具体想法?”
高建明身体微微前倾,从随身的高档皮包里拿出一份装帧精美的项目计划书,双手递上:“省长,我们集团非常看好本省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基础建设领域。我们初步设想,可以参照沿海地区的成功经验,以BOT模式,参与我省未来三年的高速公路网建设……”
BOT(建设-运营-移交),这在当时还是个颇为前沿的概念。高建明侃侃而谈,从资金规模谈到技术优势,从就业拉动谈到税收贡献,数据详实,逻辑清晰,显然是有备而来。
周省长静静地听着,手指偶尔在扶手上轻轻敲击,不置可否。
我坐在一旁做记录,心里却翻腾开了。这家伙,胃口不小,一上来就瞄准了高速公路这块肥肉。他的手笔和眼光,确实远超一般土老板。他描绘的蓝图很诱人,能解省里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但天上不会掉馅饼,资本的本质是逐利,他愿意投入如此巨资,所图必然更大。
“想法不错。”周省长听完,终于开口,语气平稳,“不过,高总,这么大的项目,牵扯面广,政策性强,需要经过严格的论证和审批程序。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的。”
“明白,明白!”高建明连连点头,“我们绝对遵守法律法规,完全按照政府的规矩来。我们只是希望能为家乡建设尽一份力,同时也相信,在周省长您的领导下,我省的投资环境会越来越好,我们这些企业也更有信心。”
这话说得漂亮,既表了忠心,又暗含了期望。
又聊了几句细节,周省长便以还有会议为由结束了这次会面。高建明识趣地起身告辞,临走前,又特意跟我握了握手:“林秘书,以后少不了要麻烦您,还请多关照。”
我将他送到电梯口,回到办公室,周省长已经站在窗边,望着楼下高建明那辆崭新的黑色轿车驶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