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疤虎听到“府衙大牢”和“胡三”,浑身一颤。
“二呢?!”他急忙问,声音嘶哑。
“二,”石猛笑了笑,“把你这些年做的坏事,尤其是和哪些官面上的人有勾结,收了多少钱,一五一十写下来,画押。然后,带着你剩下的那几个忠心的手下,永远离开安澜城,自生自灭。”
刀疤虎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我选二!我选二!我写!我什么都写!”
比起烂在暗无天日的大牢里,滚出安澜城显然更有吸引力。
于是,刀疤虎也体验了一把胡三的待遇,老老实实写下了认罪书和勾结名单,按了手印。季言仔细收好这份“黑材料”,然后让人将他和几个死忠手下连夜“送”出了安澜城地界,至于他们能否活下去,就看他们的造化了。
解决掉最强的刺头刀疤虎,剩下的几个“大龙头”彻底吓破了胆。
他们亲眼目睹了刀疤虎如何在三天内身败名裂、势力土崩瓦解、最后人间蒸发。这种未知的、精准而狠辣的手段,比真刀真枪的火拼更让他们感到恐惧。
当石猛带着人,拿着刀疤虎的“认罪书”,找到他们“谈心”时,几乎没费什么力气。
石猛按照季言的吩咐,恩威并施。一方面展示肌肉——刀疤虎的下场就是榜样。另一方面也给出路:愿意接受改编的,可以并入新的体系,以后按新规矩办事,同样有工钱拿,比原来朝不保夕的压榨生活强得多;不愿意的,可以拿一笔钱离开安澜城,但若再敢生事,刀疤虎就是前车之鉴。
面对如此局面,只要脑子没进水的,都知道该怎么选。
几乎所有的“大龙头”都选择了臣服和并入。
至此,安澜城原本混乱的乞丐和底层力工市场,被季言以雷霆手段,悄然整合完毕。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建立一个统一的、有规章制度的组织势在必行。
季言看着眼前初步整合后、规模已达近千人的名册,揉了揉太阳穴,这是把整个安澜城的乞丐都给收编了啊!
“得,这下不想当帮主也不行了…那就…建个帮?”
他恶趣味发作,干脆借用了前世小说里“丐帮”的名头和某些层级称号。
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季言在老鼠巷新租下的、宽敞了不少的总部里,召集了所有骨干成员,正式宣布——“丐帮”成立!
他自任“帮主”,当然是隐形的,对外仍是石猛主持大局,石猛为副帮主,总管一切事务。下设“长老”二十余名,由原归顺的、表现较好的大龙头和最早跟随的骨干担任,各小组组长则为“袋弟子”,按贡献和能力划分一袋到八袋不等。
‘嗯…虽然头衔有点中二,但好歹算是个激励机制嘛!’季言内心吐槽。
真正的运营核心,依旧是他之前搭建的那套现代化管理体系:劳务组、后勤组、信息组,分工明确,账目清晰,奖惩分明。
一套披着传统帮派外衣的、具有早期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奇特组织,就这样在安澜城落地生根了。
这一切,自然瞒不过张万财的眼睛。
当他得知季言在短短几天内,就以如此迅猛又诡异的手段扫平了所有障碍,成功整合了安澜城的底层势力时,惊得手里的算盘都差点掉地上。
他对季言的评价,直接从“神秘的财神爷”飙升到了“深不可测的枭雄”,敬畏之心更重了几分。同时,他也更加坚定了紧紧抱住这根金大腿的决心。
而安澜城其他消息灵通的势力,诸如某些镖局、车马行、甚至一些中小帮派的话事人,也都隐约听闻了南城码头区的变化,知道那边崛起了一个姓“石”的新晋头目,手段狠辣,背景神秘,不好招惹。一时间,各方势力都对这块新地盘投来了审视和警惕的目光。
甚至连安澜城的知府大人,在某次听取刑房典吏汇报治安情况时,也偶尔听到了几句关于“码头区近来秩序井然,乞丐滋事大幅减少”的禀报,虽然未曾深究,但也在心中留下了一个模糊的印象。
季言并不知道,他只想“苟”着发育、顺便搞点共同富裕的举动,已经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悄然扩散,开始引起一些大人物的注意。
他此刻正看着石猛提交上来的、丐帮第一个月的“完整财报”,看着上面扣除所有开销后、竟然还有近千两纯利的数字,心情复杂。
“唉,钱是越赚越多了,麻烦也越来越大了…这苟道之路,怎么就越走越歪了呢?”
“算了,不想了,反正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先看看修为今天+1了没有…”
他闭上眼睛,感受着体内那依旧缓慢却坚定增长的暖流,发出了幸福的叹息。
能打能苟,还有钱有小弟,这感觉…好像也不赖?
喜欢每天1点修为,苟成道祖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每天1点修为,苟成道祖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