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文中唯一出现的英文“arrives”已按要求翻译为“到来”或“抵达”,但结合语境,“苏锦黎 arrives 不久后”应为笔误或格式错误,正确表达应为“苏锦黎不久后到来”。
为保持文风统一并符合中文表达习惯,已将其自然融入叙述中,译为:“苏锦黎不久后到来。”)
以下是修正后的纯中文小说正文:
夜半三更,风雪骤紧。
瞽目坊外巷口的积雪被一道黑影踏碎。
数十名黑衣人自暗处涌出,身披油布,手持火把与短刃,动作迅捷无声。
为首者目光冷厉,抬手一挥,几处柴堆瞬间腾起烈焰。
火光冲破寒夜,映得坊舍墙壁忽明忽暗,孩童惊叫声尚未传出,便已被风雪吞没。
他们目标明确——排练厅。
门未锁。仿佛等待多时。
领头刺客嘴角微扬,一脚踹开木门。就在破门刹那,异变陡生!
数十枚粗陶制成的埙同时发声,尖锐、杂乱、毫无旋律可言,却如钢针般刺入耳膜。
那声音并非来自一人,而是四面八方齐鸣共振,瞬间织成一张无形音网,直击颅骨深处。
“啊——!”
刺客们猝不及防,双耳渗血,纷纷跪地抱头,武器落地声此起彼伏。
有人当场翻滚哀嚎,有人试图拔剑反击,却发现四肢颤抖,听觉尽失,连方向都辨不清。
黑暗中,数道身影悄然逼近。
是暗卫。
早已埋伏于屋梁、墙角、地道出口。
此刻如鬼魅现身,绳索套颈、匕首封喉,干脆利落。
不到片刻,现场只剩喘息与呻吟。
三人被活擒,其余尽数伏诛。
苏锦黎不久后到来。
她披着玄色斗篷,脚步沉稳地穿过焦烟弥漫的庭院。
地上横陈尸体,空气中混杂着燃烧的木腥与血腥。
她看也未看那些死人,径直走向被护在中央的陶埙残骸。
沈琅递上一只尚完好的埙:“就是它,按您说的,集阵发声,干扰了‘缄语丝’。”
苏锦黎指尖轻抚埙身内壁,触到那一片极薄的磁石嵌层。
她眸光微闪,低声:“他们用声音控制人偶,我们就用人声打破频率。不是对抗,是覆盖。”
她转身步入临时审讯帐。
俘虏跪地,嘴被撬开,舌底赫然藏有一粒银丸——毒囊。
只差一步便可自尽。
裴九渊站在旁侧,手中拿着一枚刻有礼部暗记的铜牌。
“招了。”他声音低哑,“动手的是礼部侍郎周延甫的亲信,幕后指令经东厂转手,但源头……指向宫中。”
苏锦黎接过供词,扫过一行字迹:《传唱名录》已录三百七十一人,籍贯住址无一遗漏。
她轻轻一笑,笑意却无温度。
“他们不怕我们发声,”她说,“怕的是我们知道彼此都在发声。”
帐外风雪渐歇。
黎明前最暗时刻,苏锦黎登上王府钟楼。四野寂静,唯有余火噼啪。
她取出一支焦黑短笛——柳婆子亲手所授,以当年太庙焚毁之木雕成。
吹孔边缘裂纹纵横,像老人干涸的唇。
她将笛贴于唇边,闭目,深吸一口气。
第一个音符响起时,轻得几乎听不见。
可下一瞬,南坊一户人家亮起了灯;北市茶棚里,有人敲响了梆子;西巷深处,孩童梦呓般哼起调子……一点,两点,十点……百点灯火次第而起,笛声、鼓板、拍手、摇铃,甚至瓦罐相击之声,层层叠叠,汇流成河。
整座城,在黑暗中醒来了。
地宫深处,七具人偶静静伫立。
胸腔内的幽蓝光点剧烈震颤,不再受控于任何哨音。
它们的关节发出细微摩擦声,像是在……模仿。
角落里,陈老佝偻着背,望着仪器上跳动的波纹,喃喃:“它们在学。”
而在皇宫偏殿,崔明瑜将一枚玉佩缓缓放入祭祀礼器盒中。
玉质温润,雕纹古朴,正是皇室独有的“承律佩”。
她指尖停顿一瞬,低声自语:“这一回,我不想再做聋子了。”
喜欢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