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亲自立于门侧迎客,六部官员家眷陆陆续续而来,面上笑意温婉,眼神却多有试探。
“听闻是复排古舞?”刑部尚书夫人低声问身旁女伴,“怎会挑在这个时候?”
“不过是些陈年雅乐罢了。”对方轻笑,“还能跳出什么花样不成?”
内堂设席,香炉袅袅升起沉水烟。
鼓声三通后,帘幕缓缓拉开。
十二名乐姬鱼贯而出,身着褪银浅缃舞裙,裙裾缀满细小铜片,行走时如风拂铃草,轻响不绝。
她们步姿沉缓,手势如引泉流,正是《韶音引》开篇的“天地初启”式。
宾客们渐渐安静下来。
舞至中段,节奏忽变。
原本舒缓的拍子陡然加快,铜片撞击之声密集如雨点敲瓦,一声接一声,竟隐隐形成某种韵律。
坐在第三席的户部侍郎夫人猛地抬头,指尖紧扣扶手,脸色微变。
这节拍……她曾在幼时听过。
那时父亲尚在礼部任职,某个雪夜归家,酒后低吟四行诗:“灯熄不为暗,铃寂非无音。敕令未颁下,万口自传心。”他一边念,一边用筷子轻敲碗沿打节拍——正是此刻舞裙所奏之音!
她不由自主站起身,声音微颤:“这曲子……我幼时曾在宫外听过!”
话音未落,丈夫已在桌下猛拽她袖子,压声呵斥:“你疯了?坐下!”
四周目光瞬间聚来,有人惊疑,有人避让,更有人悄然垂首,似在回忆什么。
谢云澜立于台侧,眼角余光扫过全场,唇角几不可察地扬起一丝弧度。
她没有打断舞蹈,只是轻轻抬手,示意乐师再进一调。
鼓声骤停,铜铃齐震,最后一记重拍落在“心”字尾音上,余响绕梁三息不散。
礼毕,众人离席,神色各异。
无人高声议论,可那些交头接耳的低语、欲言又止的眼神,已如细沙渗入裂隙。
不到两个时辰,便有传言流出:“太常寺昨夜跳的是禁舞。”
当夜二更,谢云澜独坐灯下,掌心摊着一张薄纸。
信笺无头无尾,墨迹干涩,仅书八字:“音不可禁,慎火燎原。”落款处一枚空白方印——那是大理寺内部传递密情时专用的格式,唯有参与要案核查的官员才知其意。
她凝视良久,将纸条投入烛焰。
火光映照她眸底清明:他们怕的不是一首诗,而是千万人同诵的声音;惧的不是一段舞,而是民间记忆被重新唤醒。
而今日这一场“观礼”,不过是一粒星火,落入干草之间。
与此同时,城南茶馆。
赵九斤刚讲完新段子《沈大人审罐记》,说的是某县令断案,误判百姓藏“私铃”,结果打开陶罐,里头只有一把黄豆。
他拄拐收钱时还不忘补一句:“诸位瞧瞧,连豆子都能晃出‘反诗’来,这世道,是不是耳朵比眼睛还灵?”
哄笑声中,两名黑衣人突然堵住巷口。
他不慌不忙拄拐而立,咧嘴一笑:“二位爷若为‘铃’而来,我这儿只有拐杖敲地。”
话音未落,远处灯笼接连亮起,一个、十个、百个——竟是平日常来听书的老街坊提灯赶来。
人群中有老妪高喊:“赵先生讲的是理!”几个少年齐跺脚三下,节奏整齐如誓,正是那日舞裙所奏之拍。
黑衣人对视一眼,终是退入暗影。
赵九斤望着渐散的人群,从怀中掏出一张折叠极小的纸条,展开,上面是熟悉的清峻笔迹:“下一步,让诗进庙堂。”
他轻轻摩挲纸角,仰头望向星空。
原来声音真的可以长出翅膀。
喜欢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