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的晨光终于不再带着阴邪的冷意,而是暖融融地洒在刚铺好的青石板路上。炼魂炉遗址的纪念碑前,清寒草已经冒出了新绿,不远处的流民区,原本低矮的棚屋正在被改成砖瓦房,禁军们帮着搬砖,流民们递着砂浆,偶尔传来几声孩童的笑闹,把皇城的清晨衬得格外热闹。
萧夭踩着露水走过来时,阿柱正举着一把小铲子,帮工匠们铲地上的碎石,小脸憋得通红。“阿柱,慢点,别累着。”萧夭笑着走过去,摸了摸他的头,掌心的灵珀还带着淡淡的暖意。
阿柱抬起头,脸上沾了点灰,却笑得灿烂:“萧姐姐,王阿婆说,等房子盖好了,我就能有自己的小床了!”
不远处,王阿婆正提着一篮热腾腾的馒头,分给干活的工匠和禁军,看到萧夭,连忙招手:“萧小姐,快来吃个馒头,刚蒸好的,还热乎着呢!”
萧夭走过去接过馒头,咬了一口,甜丝丝的麦香在嘴里散开。“阿婆,您的身体好多了吧?”
“好多了!”王阿婆拍了拍胸口,“自从你教我们用艾草煮水泡脚,再没觉得手脚发麻,现在每天都能帮着蒸馒头,浑身是劲!”
萧夭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暖暖的。自从镇国符阵修复后,皇城就开始了重建,流民们不再提心吊胆,百姓们也走出家门,大家齐心协力,把受损的城墙、街道、房屋一点点修好。赵虎带着禁军不仅负责巡逻,还主动帮着干活;玄士们则在皇城周边布下了简易的净化符,防止小股阴邪靠近;静太妃更是从宫里拿出不少银两,资助流民区的房屋改造。
“萧小姐,这边请!”一个工匠师傅走过来,对着萧夭拱了拱手,“您说的灵医馆,我们已经把屋顶修好了,就等您看看里面的布局合不合适。”
萧夭跟着工匠师傅往灵医馆走。灵医馆选在紫宸殿西侧的一座旧宅院,之前是皇家的药库,虽然有些破旧,但院子宽敞,房间也多,正好用来教学和诊治。走进院子,只见小李正带着几个医工整理药材,院子里晒满了艾草、薄荷、檀香,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药香。
“萧小姐,您来了!”小李放下手里的药篮,迎了上来,“药材都分类整理好了,您说的教学用的桌子,工匠们也快做好了。”
萧夭点了点头,走进正屋。正屋被分成了两部分,左边放着几张桌椅,是教学用的;右边摆着两张床,是给百姓诊治的;墙角还放着一个架子,上面摆着熬药的陶罐和分装药材的瓷瓶。“很好,”萧夭满意地说,“再在墙上挂几块木板,用来写教学内容,比如驱邪术的步骤、常见病症的辨别方法,这样百姓们看得清楚。”
工匠师傅立刻应下:“没问题,下午就能把木板挂上,再刷层清漆,耐用!”
接下来的几天,灵医馆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萧逸风带着玄士们送来的简易驱邪符的图样,还写了基础的咒文注解;刘道长则亲自来教萧夭如何简化驱邪术,让普通百姓也能学会;静太妃送来的绸缎被改成了窗帘,挂在窗户上,让屋子显得更温馨;赵虎更是派了两个禁军,每天来帮忙搬运东西,确保灵医馆能顺利开馆。
开馆那天,皇城的百姓几乎都来了。灵医馆的院子里挤满了人,大家踮着脚往里看,脸上满是期待。萧夭穿着一身素色的衣裙,站在院子中央的台阶上,手里拿着一本手写的教材,声音清晰有力:“各位乡亲,今天灵医馆开馆,我想告诉大家,这里不仅是治病的地方,更是教大家自保的地方。以后,我会教大家制作简易的驱邪物品,比如艾草包、清寒草香囊,也会教大家如何辨别阴邪引发的病症,如何预防,让大家再也不用怕小股阴邪的侵扰!”
百姓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王阿婆带头喊道:“萧小姐,我们都信你!你说怎么学,我们就怎么学!”
萧夭笑了笑,开始了第一堂课。她先教大家制作简易驱邪符:用黄纸裁成手掌大小,用朱砂在上面画简单的符文——其实就是一个“清”字,再滴两滴清寒草汁液,最后用嘴对着符纸吹口气,念一句“邪祟退散”,简易驱邪符就做好了。
“大家别觉得简单,”萧夭举起做好的符纸,“这符纸虽然不如玄士们画的威力大,但对付小股阴邪足够了,比如家里有霉味、孩子夜里哭闹,都能用它镇一镇。”
百姓们跟着学,有的老人眼神不好,小李和医工们就手把手地教;阿柱学得最快,很快就做好了一张,举起来给萧夭看:“萧姐姐,你看我做得对不对?”
萧夭接过符纸,点了点头:“做得很好,阿柱真聪明!”
接着,萧夭又教大家医学常识:如何辨别阴邪引发的病症——比如浑身发冷却不发烧、皮肤出现灰斑、眼神涣散,这些都是被阴邪侵扰的迹象;如何预防——每天用艾草煮水泡脚,保持家里通风,不要去荒郊野岭的阴气重的地方。
“要是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情况,就来灵医馆找我,或者找小李,”萧夭指着小李,“我们每天都会在这里,免费给大家诊治,免费教大家知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摄政王家小祖宗,她靠玄毒横着走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摄政王家小祖宗,她靠玄毒横着走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