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洛阳皇宫
晋武帝司马炎看着天幕中勾践“灭吴称霸”的剧情,眉头微蹙,对贾充道:“勾践能复仇,靠的是‘隐忍’与‘贤臣’;朕能统一天下,靠的是先祖积累与诸将奋勇。但他晚年猜忌贤臣,终致越国衰落,这是朕要警惕的。”
贾充附和道:“陛下圣明。今我大晋初定,更需任用贤能、安抚百姓,若学勾践猜忌功臣,恐失天下人心。”
司马炎目光落在“卧薪尝胆”的画面上:“朕虽无勾践之辱,却需有他‘励精图治’之心。若沉迷享乐,懈怠朝政,大晋江山恐难长久。”
隋朝·大兴城皇宫
隋文帝杨坚凝视天幕中勾践“减免赋税、亲耕织”的记载,手指轻叩御案,对高颎道:
“勾践亡国后知恤民力,方得越国复兴。朕登基后废苛捐、行均田,正是学其‘藏富于民’之策——百姓安,天下才能安。”
高颎躬身应道:“陛下所言极是。但勾践‘杀文种’一事,实为帝王之戒。
今我大隋初立,需靠韩擒虎、贺若弼等将安定四方,若学其猜忌贤臣,恐失军心。”
杨坚点头,目光转向天幕“越国被楚灭”的文字:“国之兴衰,在民心亦在贤臣。朕必任人不疑,不让大隋重蹈越国覆辙。”
五代·后唐·洛阳皇宫
后唐庄宗李存勖盯着天幕中勾践“训练越甲、突袭吴都”的战术,眼中闪过战意,对郭崇韬道:
“勾践以弱胜强,靠的是‘隐忍待机’与‘精准出击’!朕当年灭梁破燕,也是如此——忍常人所不能忍,方能成常人所不能成之事。”
郭崇韬却指着“勾践杀文种”的内容,忧心道:“陛下,勾践虽成霸业,却失贤臣之心,终致国衰。今陛下平定天下,当善待敬翔、李嗣源等功臣,若学其猜忌,恐寒将士之心。”
李存勖沉默片刻,点头道:“卿言有理。朕当以勾践为鉴,只学其‘励精图治’,不学其‘兔死狗烹’。”
天幕继续【#群星璀璨之春秋战国传奇#武将篇#廉颇】
【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一生以勇猛善战、知错能改闻名,是赵国中后期的“军事支柱”。
廉颇早年以勇武闻名,赵惠文王时期崭露头角,多次率军抵御诸侯入侵。
公元前283年,他率军伐齐,深入齐境攻克阳晋,一战成名,被赵王封为上卿,从此“廉颇善用兵”的名声传遍诸侯,成为赵国抵御齐国、魏国的核心将领。
此后多年,他驻守赵国边境,多次击退魏、齐联军,凭借“攻城野战”的硬实力,为赵国稳固了东部疆域。】
【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渑池会盟”立功,被封为上卿,职位高于廉颇。
廉颇自认“有攻城野战之大功”,不服蔺相如,多次言语羞辱。
蔺相如始终避让,称“赵国强盛全靠廉将军与我,若二人相斗,必让秦国有机可乘”。
廉颇得知后幡然醒悟,脱去上衣、背着荆条,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请罪,二人从此结为生死之交,“将相和”的典故也成为千古美谈,赵国也因二人同心,迎来数十年的稳定发展。】
【公元前251年,赵孝成王时期,燕国趁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损失45万精锐,派大军伐赵。
此时赵国国力空虚,廉颇临危受命,被任命为上将军。
他针对燕军轻敌的弱点,率军正面迎击,在鄗城大败燕军,斩杀燕军主将栗腹,随后乘胜追击,包围燕国都城蓟城,最终迫使燕国割五城求和。
经此一战,廉颇威望更盛,被赵王封为“信平君”,并担任代理相国,成为赵国军政核心人物之一,用实力证明“老将仍可担国之重任”。】
【赵悼襄王继位后,听信宠臣郭开的谗言,认为廉颇“年老无用”,解除其兵权,派乐乘取代他。
廉颇怒而攻打乐乘,随后被迫逃离赵国,投奔魏国大梁。
在魏国期间,廉颇虽受礼遇,却始终未获重用,内心仍渴望为赵国效力。
后来赵国因屡遭秦国攻打,赵王想重新启用廉颇,派使者前往魏国查看其状态。
郭开暗中贿赂使者,使者回赵后谎称“廉颇虽能饭,然坐顷三遗矢矣”(廉颇虽能吃饭,但一会儿就上了三次厕所),赵王误以为廉颇真的老迈,遂放弃启用他。
最终,廉颇在魏国郁郁不得志,后被楚国暗中派人迎至楚国,虽被任命为将领,却因“楚兵不如赵兵”,始终未能再立战功,最终客死于楚国寿春(今安徽寿县),一代名将就此落幕。】
西汉·长安未央宫
汉武帝刘彻放下手中的《孙子兵法》,目光落在天幕中“将相和”的记载上,对卫青道:
“廉颇能放下身段负荆请罪,蔺相如能以国事为重避让,二人同心方有赵国数十年安稳——这‘和’字,才是强国根本。”
卫青躬身应道:“陛下所言极是。昔年臣与霍去病共击匈奴,若因功争位,何能大破漠北?廉颇‘知错能改’的胸襟,值得所有武将效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