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郢都宫殿(楚成王时期)
楚成王看着天幕上城濮之战的记载,对令尹子文道:“先轸这等将才,真是晋国的福气!
城濮之战,他以‘退避三舍诱敌’‘分化盟军’的战术,把楚军打得节节败退,这份谋略,连孤都要叹服。”
子文躬身应道:“先轸的军事才能,确实远超同时代将领。
他不循常规,既懂‘审时度势’,又敢‘力排众议’,殽之战不顾旧情伏击秦军,足见其果断。
楚国若想与晋国抗衡,需培养如先轸般有谋、有胆、有忠的将领。”
楚成王沉吟道:“你说得对。先轸‘以战死明忠’的风骨,也值得楚国臣子学习。往后楚国选拔将领,既要重谋略,更要重忠诚,方能在与晋国的争霸中占据上风。
鲁·曲阜宫殿(鲁文公时期)
鲁文公看着天幕上先轸的事迹,抚着胡须对施伯道:“先轸此人,真乃旷世奇才!
城濮之战定晋霸,殽之战阻强秦,最后以死明志,这般文武双全、忠烈过人的臣子,列国之中实属罕见。”
施伯点头:“先轸的战术思想‘审时度势’‘分化敌人’,与当年曹刿‘一鼓作气’‘观辙望旗’的智慧相通,都是以谋取胜的典范。
鲁国虽弱,但若能学到这般用兵之道、养出这般忠烈之臣,何愁不能自保?”
鲁文公目光坚定:“如今天幕将先轸事迹传遍天下,鲁国当以此为鉴,广纳贤才,修习兵法,既要学曹刿的‘取信于民’,也要学先轸的‘以谋强国’,方能在列国纷争中站稳脚跟。”
齐·临淄宫殿(齐昭公时期)
齐昭公看着天幕上先轸的记载,对管仲之子管叔牙道:“先轸辅佐晋国三朝,从内乱走向称霸,这份功绩,足以与当年的管仲相提并论。
他‘唾君之面’却不被怪罪,最后战死明志,可见晋君对贤臣的包容,也可见他对晋国的赤诚。”
管叔牙躬身道:“先轸的‘以国为重’,正是治国贤臣的核心。齐国当年因管仲而强,如今要想重拾霸业,需效仿晋国——既要有如先轸般有谋有忠的臣子,也要有如晋襄公般能容忠言的君主。先轸‘分化敌人’‘以谋取胜’的战术,也值得齐国军队学习。”
齐昭公叹道:“晋国因先轸而强,齐国若想与之抗衡,需先寻得‘齐国之先轸’。天幕此般展示,也是在提醒列国:得贤臣者,得天下啊!”
天幕依旧【#群星璀璨之春秋战国传奇#武将篇#栾书】
【栾书(?-公元前573年),姬姓,栾氏,名书,谥“武”,又称栾武子,是春秋中期晋国重臣、杰出军事家,历经晋景公、晋厉公两朝,官至中军将(晋国最高军事统帅),是晋国“六卿”之一,为维护晋国霸权、稳定国内政局发挥了关键作用,其一生核心轨迹围绕军事建功与政治博弈展开。
栾书出身晋国公族旁支“栾氏”,其父栾盾曾任晋国下军将,是“六卿”成员。他凭借家族势力与自身才干,早年便投身晋国军政,逐步晋升】
【晋景公时期,栾书先任下军佐,后因战功擢升下军将,正式进入晋国核心权力层“六卿”,成为景公倚重的军事骨干,为后续执掌军权奠定基础。
栾书作为春秋时期顶尖军事家,栾书的核心功绩集中在对外战争中,多次以谋略击退强敌,稳固晋国霸主地位:
公元前597年邲之战,晋国惨败于楚国,霸权动摇。
栾书在此后积极整训军队、优化战术,于公元前589年参与“鞍之战”,协助主帅郤克击败齐国,收复被齐侵占的鲁、卫土地,重塑晋军威望;公元前585年,他率军伐郑(楚国盟友),以“围郑诱楚”之计牵制楚军,避免晋楚正面硬拼,为后续对楚作战积累优势。】
【公元前575年,晋厉公与楚共王为争夺郑国,在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爆发决战。栾书时任中军将,为主帅。
他针对楚军“左右军强、中军弱”的部署,制定“先击楚军左右翼、再围中军”的战术:先以晋军精锐猛攻楚军右翼的陈、蔡联军(战力较弱),击溃后再夹击左翼,最终大败楚军,楚共王眼部受伤,楚军仓皇撤退。此战后,楚国长期无力北上,晋国霸权得以稳固,栾书也因功成为晋国军政核心。
栾书在军事上建功的同时,也深度参与晋国政治,甚至主导了君主废立,成为春秋中期晋国“六卿专权”的代表人物之一】
【晋厉公后期,宠信胥童、夷阳五等近臣,意图削弱“六卿”势力,先后诛杀郤锜、郤犨、郤至(“三郤”)。
栾书因与“三郤”有隙,初期默许厉公行动,但很快察觉厉公“削卿”矛头将指向自己,遂决定先发制人。
公元前573年,栾书联合中行偃(另一位卿大夫),趁晋厉公出游时发动政变,囚禁厉公,后将其弑杀;随后拥立年仅14岁的晋襄公之孙公子周(晋悼公)继位。
此举虽属“弑君”,但客观上避免了晋国因“削卿”引发更大内乱——晋悼公继位后励精图治,重新整合“六卿”势力,晋国霸权得以延续,栾书也因“定策拥立”继续执掌大权,直至晚年病逝(一说因悼公亲政后逐步收权,栾书主动隐退)。】
【栾书的一生,是春秋中期晋国“卿权崛起、君权削弱”的缩影
军事上:他战术灵活、审时度势,鄢陵之战等战役成为春秋时期“以谋取胜”的经典战例,其军事思想为后世晋国将领继承,是晋国长期维持霸权的重要保障;
政治上:他虽以“弑君”手段维护卿权,却也避免了晋国陷入分裂,为晋悼公“复霸”奠定基础,体现了春秋时期“以国为重”与“权力博弈”的复杂交织;
传承上:栾书死后,栾氏继续作为晋国“六卿”之一活跃,直至春秋末期“三家分晋”前才逐渐衰落,其家族兴衰也成为晋国卿族政治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
《左传》《史记》对栾书事迹有详细记载,他被视为春秋中期晋国“军政合一”体制下的典型权臣,既有护国安邦的功绩,也有干预君权的争议,是研究春秋政治、军事史的关键人物。】
喜欢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