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东京汴梁皇宫(仁宗时期)
赵祯放下茶杯,神色凝重地看向包拯,声音里满是忧虑:“赵构皇位不稳,竟要顾忌‘迎回二圣’,连抗金都束手束脚,这皇权脆弱到如此地步,如何能凝聚人心?”
包拯顺着天幕“地方割据、资源难调”的内容,拱手道:“陛下仁政多年,地方官皆服朝廷调度,这才无‘自守’之患。
可南宋初期,地方豪强抗命、州郡各自为战,连粮食赋税都收不上来,哪有财力养兵抗金?这便是‘根基不牢’的祸根——我朝需更重地方治理,莫让权力旁落。”
赵祯点头,目光落在“淮西兵变、士兵哗变”上,语气惋惜:“军饷匮乏、军纪败坏,再好的军队也会散架。
朕常叮嘱户部保障军饷,便是怕士兵因饥寒哗变。
南宋这般‘兵不能战、将难统属’,纵有岳飞、韩世忠,也难敌金国啊!”
隋朝·大兴宫
杨坚听完天幕内容,猛地拍了下案上的《开皇律》,沉声道:“南宋这哪里是‘立国’?分明是‘苟延残喘’!外部被金国追着打,内部军队散、朝堂乱、百姓苦,连个稳固的根基都没有,如何不亡?”
独孤皇后看着“流民逃往江南、土地被豪强兼并”的描述,轻声叹道:“咱们隋初推行均田制,就是怕‘无地流民’成乱源;轻徭薄赋,便是怕苛税逼反百姓。
可南宋倒好,丢了中原赋税地,还加重江南赋税,这不是逼着百姓反吗?”
杨坚目光转向“伪齐牵制”的内容,语气更沉:“金国扶持傀儡政权,既占中原又分南宋兵力,好狠毒的计策!我朝当年灭陈,便是先除周边割据势力,再集中力量南下。
南宋连这点战略都没有,只顾着内部争斗,如何能抵得住金国?往后定要教太子,治国先固根基,对外需有谋略,莫学南宋这般混乱!”
【天幕展现:1950年至1953年,华夏人民为保卫国家、维护和平,派出志愿军赴朝作战,历经多次战役,最终达成停战协议,取得伟大胜利】
宋朝·东京汴梁皇宫(仁宗时期)
赵祯攥紧茶盏,指节微微泛白,目光从天幕上“志愿军连番胜利”的文字移开,沉声道:“这支军队竟能在短时间内扭转战局,从防御到反击,这份战力与谋略,着实惊人!”
包拯抚须颔首,目光落在“收复失地、稳固防线”的内容上,语气带着赞叹:“陛下请看,其出兵并非盲目,首战便有成效,后续更是步步为营,既守得住国门,又能助邻邦护家园。反观那些根基不稳的王朝,空有兵力却无章法,高下立判啊!”
赵祯轻轻点头,又看向“严明军纪、保障供给”一句,语气中多了几分感慨:“军饷足、军纪严,将帅有谋、士兵用命,这才是强军之道。朕往后更要严抓军制,莫让我朝重蹈‘兵不能战’的覆辙。”
隋朝·大兴宫
杨坚看着天幕上志愿军战役的捷报,紧绷的眉头稍稍舒展,却仍难掩赞叹:“从出征到奠定和平基础,不过三年光景,这支军队竟能打出这般气势!既不畏艰难,又善用战术,这份坚韧,令人敬佩!”
独孤皇后凑近细看“被动防御中争取主动”的描述,轻声道:“想来敌军装备或有优势,可这支军队仍能在困境中寻得战机,可见将帅指挥得当,士兵意志坚定。反观那些临阵慌乱的王朝,连基本防御都难维持,差距太大了。”
秦朝·咸阳宫
嬴政指尖轻叩案上简牍,目光如炬地盯着天幕中“边打边谈、以战促和”八字,沉声道:“此举甚妙!既不盲目好战,也不怯懦求和,以实力为底气争取和平,才是制衡之道。昔年朕扫六合,亦是战谈相辅,方能速定天下。”
李斯躬身拱手,指着“应对诡计、上下一心”的内容,语气满是敬佩:“陛下请看,面对敌方阴损手段,他们能众志成城、想出对策,可见民心凝聚。我大秦当年修长城御外敌,亦是凭坚壁与民心,方能保边境安稳,这份精神,一脉相承。”
隋朝·大兴宫
杨坚看着天幕中“停战协定签字”的画面,紧绷的脸庞终于露出笑意:“从出兵到达成和平,不过三年,竟能做到‘以弱胜强、以战止战’,这份成就,实属不易!”
独孤皇后指着“坑道防御体系”轻声道:“陛下,他们以坑道应对攻势,如同我朝修大运河通漕运、建粮仓备荒年,都是‘未雨绸缪、固本强基’之策。唯有根基稳固,方能在挑战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唐朝·大明宫
李世民站起身,看着天幕中“最后一战大捷”的捷报,朗声道:“收官之战仍能重创来犯之敌、收复阵地,这等‘收官之胜’打得漂亮!如同朕当年征高句丽,以最后一战破敌,让其不敢再犯,尽显军威!”
房玄龄拱手道:“陛下所言极是。‘边打边谈’,以战场胜利推动和平,与我朝‘先固实力、再谋和谈’的策略一致——当年与突厥渭水会盟,亦是先以军力震慑,再定盟约,方能保边境数十年安稳。这份谋略,值得借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