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大殿内,秦始皇看完天幕中蒙氏三人的事迹,手指重重叩击御案,沉声道:“蒙骜老将军拓土开疆,蒙恬守北疆、筑长城,蒙毅辅朝政、辨忠奸,蒙氏一门皆是大秦忠臣!”
身旁李斯躬身道:“陛下所言极是,蒙氏功绩,当刻石记功,传之后世。”秦始皇却摇头,目光落在蒙恬、蒙毅的结局上:“赵高……竟敢如此!朕若在世,必诛此奸佞,保蒙氏平安!”
随即下令:“传朕旨意,加封蒙恬为‘忠勇侯’,蒙毅为‘忠直侯’,蒙骜追赠‘武烈侯’,蒙氏子弟世袭爵位,永受大秦恩宠!”
战国?秦,某一征战时期。
蒙骜正率军围攻魏国高都城池,天幕中“攻取三晋七十余城、开创蒙氏地位”的记载浮现。
他拄着长戟站在军前,望着城墙上的魏军,对身旁副将道:“我蒙氏本是齐人,入秦后能立足,靠的就是一场场胜仗!如今拿下高都,再取汲地,三晋的屏障就破了。”
待看到“子孙蒙恬、蒙毅成秦朝支柱”,他眼中闪过欣慰:“我这把老骨头拼杀半生,不为自己,只为家族能世代为秦尽忠,看来日后能如愿。”
蒙恬镇守北疆时期,蒙恬正立于长城烽火台上巡查,天幕中“北击匈奴、修长城直道”的文字映入眼帘。
他抚摸着城墙上的青砖,沉声道:“匈奴屡犯边境,若不筑长城、修直道,北疆永无宁日。”
当看到自己“被赵高诬陷、吞药自尽”的结局,他猛地攥紧拳头,眼中满是悲愤与不甘:“我蒙氏世代忠秦,竟落得如此下场!胡亥昏庸,赵高奸佞,大秦怕是要毁在他们手中!”
身旁亲兵欲言安慰,他却摆手:“罢了,能保北疆十年安稳,我死而无憾,只恨未能除尽奸佞。”
蒙毅辅佐秦始皇时期,蒙毅正于咸阳宫为秦始皇草拟政令,天幕中“官至上卿、因得罪赵高被赐死”的记载浮现。
他手中的笔顿在竹简上,墨汁晕开一片黑斑。想到此前审理赵高案时的坚决,他低声自语:“赵高奸猾,我早该知他必记恨报复。只是没想到,沙丘之变竟来得如此快,连我与兄长都难逃毒手。”
抬头望向秦始皇的寝宫方向,他眼中满是忧虑:“陛下若能早除赵高,我蒙氏何至于此?大秦何至于此?”
天幕依旧播放着【#戾太子刘据的一生】
【戾太子刘据是汉武帝刘彻嫡长子,母为卫皇后卫子夫,一生经历从储君到卷入巫蛊之祸、最终自杀的悲剧,是西汉中期政治动荡的核心人物之一。
刘据生于公元前128年,因汉武帝此前多年无子,他的出生令武帝极为欣喜,次年便被立为皇太子。
武帝为其延请名师,如石庆、严青翟等担任太子太傅、少傅,悉心培养其治国能力。】
【刘据性格仁厚、温和,主张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反对汉武帝长期推行的严刑峻法与对匈奴的连年征战;而武帝晚年愈发崇尚强权与功利,父子间的政见分歧逐渐显现,虽武帝曾安抚卫青“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但朝中支持太子的“宽厚派”与迎合武帝的“酷吏派”矛盾已暗流涌动。
刘据的母族卫氏(舅舅卫青、表哥霍去病)曾是其重要支撑,但卫青、霍去病先后去世后,卫氏势力衰落,太子在朝中的“保护伞”逐渐消失,为后续危机埋下隐患。】
【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孙贺(太子姨夫)因儿子公孙敬声贪腐案发,被酷吏江充牵连进“巫蛊案”,公孙贺父子被杀,卫皇后的女儿诸邑公主、阳石公主也被牵连处死,太子与卫氏的关联势力遭受重创。
江充因与太子有旧怨,担心武帝去世后被太子清算,便借“查巫蛊”之机,带人闯入太子宫中,伪造“桐木人”作为太子行巫蛊的“证据”。
太子无法自证清白,又无法联系上远在甘泉宫的武帝,在老师石德“矫诏平叛”的建议下,被迫起兵。】
【太子起兵后,一度控制长安部分区域,但武帝误信“太子谋反”的传言,派丞相刘屈氂率军镇压。
双方在长安激战五日,太子兵力不敌溃败,卫皇后自杀,太子带着两个儿子逃亡,最终在湖县被官府围捕,自缢而死,两个儿子也一同遇害。
巫蛊之祸后,武帝逐渐察觉真相,得知太子是因被构陷而被迫起兵,遂下令诛杀江充家族,建造“思子宫”与“归来望思之台”悼念太子。】
【汉宣帝刘询(太子之孙)继位后,为祖父平反,追谥太子为“戾太子”(“戾”在此处非贬义,取“蒙冤受屈”之意),恢复其名誉。
刘据的悲剧是汉武帝晚年政治失误的集中体现,也反映了西汉储君制度与皇权矛盾的复杂性。
他的仁厚形象与治国理念,与汉武帝的强权统治形成对比,成为后世评价西汉中期政治的重要参照;其遭遇也警示了“酷吏政治”与“皇权猜忌”对统治稳定的破坏。】
汉朝,武帝时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