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弘业正式上任后的第一把火,果然烧向了县衙账目。
与曹别驾那种带着明显恶意、吹毛求疵的审查不同,杨弘业的查账,更像是一次严谨、系统的工作交接和摸底。他亲自坐镇账房,带着两名自己带来的、精于钱谷的师爷,要求调阅近一年来所有的收支账册、户籍黄册、仓库清点记录,尤其是钱不多、周通判决后,资产查封、清点、处置的全部卷宗。
“杨大人,所有账册文书皆已备齐,请大人过目。”赵虎亲自将一摞摞账本搬到杨弘业面前,态度恭敬,心中却暗自打鼓。虽然账目本身没问题,但这位新知县的眼神太锐利,让他感觉压力巨大。
杨弘业微微颔首,没有多言,直接拿起最上面一本账册,开始翻阅。他的两名师爷也立刻进入状态,算盘、笔墨准备妥当,开始同步核对。
账房内只剩下算珠碰撞的噼啪声和纸张翻动的沙沙声,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李文渊这次没有亲自到场,但他通过赵虎的实时汇报,密切关注着查账的进展。他知道,杨弘业这一关,比曹别驾难过得太多。曹别驾是想找茬,而杨弘业是想真正地“掌控”。
时间一点点过去。
杨弘业看得极快,手指偶尔在某个数字上停顿,或用朱笔在旁边的白纸上记下几笔。他的眉头时而舒展,时而微蹙。
“赵县尉,”杨弘业忽然开口,声音平稳,“这乙字号仓去岁末存粮记录为一千五百石,今年三月巡查记录却为一千四百八十石。期间并无大规模支取记录,这二十石差额,作何解释?”
赵虎心里一紧,连忙上前查看,解释道:“回大人,去岁冬日严寒,仓房略有鼠患,损耗约十余石;另有一些陈粮受潮霉变,剔除约数石。皆有仓吏记录及剔除粮食的样本留存,请大人查验。”
杨弘业示意师爷去核对仓吏记录和样本,确认无误后,点了点头,在纸上做了一个标记,继续往下看。
“这一笔,变卖周通判城外田庄,得银八百两。为何比市价低了近两成?”杨弘业又指着一处问道。
“大人明鉴,”赵虎应对道,“该田庄位置偏僻,且周通判事发突然,急于变现以充府库,故而在市价基础上略作折让,但程序公开,有当时参与竞买的多位乡绅作证,绝无舞弊。”
杨弘业再次核查了相关文书和证人记录,确认程序合规,便不再追问。
他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精准、细致,直指管理中的各个环节。赵虎虽然准备充分,也被问得额头冒汗,只能凭借对实际情况的熟悉和对李文渊指示的严格执行,一一作答。
两个时辰过去,杨弘业合上了最后一本账册。
他抬起头,看向赵虎,目光深邃:“赵县尉,账目清晰,处置也算得当。能在钱、周二獠倒台后的混乱中,将县务维持到如此地步,你功不可没。”
赵虎心中稍安,连忙谦逊道:“大人谬赞,此乃下官分内之事,亦赖前任…呃,赖地方贤达及同僚协力。”
他差点说出“赖李大人指点”,幸好及时刹住。
杨弘业不置可否,话锋却突然一转:“不过,本官观这账目,虽无大纰漏,但处处透着…‘急就章’的痕迹。许多处置,力求稳妥,却失之保守;条陈规章,看似周全,却略显僵化。似乎…并非全然出自赵县尉之手笔?”
他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表象,直指核心。“背后,另有高人指点吧?”
赵虎心中剧震,没想到杨弘业眼光如此毒辣!他张了张嘴,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就在这时,账房外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似乎有人想要进来,被守卫拦住了。
“外面何事?”杨弘业皱眉问道。
一名衙役进来禀报:“回大人,是…是李东家派人送来了一些点心茶水,说是…说是看大人查账辛苦,聊表心意。”
杨弘业眼中闪过一丝莫名的光芒,淡淡道:“让他进来。”
只见孙小乙提着一个精致的食盒,有些紧张地走了进来,对着杨弘业和赵虎行礼后,将食盒放在一旁的茶几上。
“杨大人,赵县尉,这是我家大人…啊不,我家东家新研制的‘如意茯苓糕’和‘宁神桂花露’,特命小的送来,请大人品尝,解解乏。”孙小乙按照李文渊教的话说道。
杨弘业看了一眼那造型别致、散发着淡淡药香和甜香的糕点与饮品,没有立刻去动,反而问道:“李东家倒是心细。他现在何处?”
“东家…东家正在‘青云第一汤’督促最后的开业准备。”孙小乙老实回答。
“哦?澡堂要开业了?”杨弘业似乎来了兴趣,“本官倒是想去看看,这被李东家寄予厚望,能‘改善民生’的澡堂,究竟是何光景。”
他站起身,对赵虎道:“赵县尉,账目暂且看到这里。陪本官去那‘青云第一汤’走一遭吧。”
赵虎心中叫苦,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考验!账目是死的,可以提前准备,但这即将开业的澡堂,是活生生的场所,任何一点疏漏,都可能被这位明察秋毫的知县看在眼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这个系统比我还不靠谱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这个系统比我还不靠谱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