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才刚刚放亮,郡守府的后院已经站满了人。
刘景一身便服,精神饱满。
他的身前,是郡中粮曹的一众官吏,以及面色严肃的从事田丰。
“府君,您说的神种,就在这箱子里?”
一名年长的粮曹官吏,看着那个被亲兵小心翼翼抬进来的大木箱,眼中满是好奇与疑虑。
刘景没有说话,只是亲手拿起一根撬棍,猛地发力。
“吱嘎!”
木箱的盖子被应声撬开。
一股混合着泥土芬芳与奇特植物清香的气息,瞬间弥漫开来。
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
只见箱子内,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一捆捆深褐色的藤蔓。
这些藤蔓并不粗壮,但根系发达,被湿润的泥土包裹着,甚至能看到一些刚刚萌发的嫩绿色小芽,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这……这是何物?”
“看上去像是某种藤条,可从未见过啊。”
粮曹的官吏们面面相觑,议论纷纷。
他们都是跟土地庄稼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可箱子里的东西,却超出了所有人的认知。
田丰也皱起了眉头,他能感觉到此物的不凡,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一名被临时叫来,在常山最有经验的老农,颤颤巍巍地走上前。
他先是抓了一把箱子里的泥土,放在鼻子下闻了闻,又拿起一根藤苗,仔细端详着。
许久,他才抬起头,对着刘景深深一躬,语气无比笃定:
“启禀府君。”
“恕老朽直言,此物根茎奇特,绝非我中原所有。”
老农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此等异域之物,水土不服,若强行栽种,只怕是劳民伤财,到头来颗粒无收啊!”
“还请府君三思,切莫白费了力气和钱粮!”
这番话,是老农一辈子的经验之谈,瞬间引起了周围官吏们的共鸣。
“是啊府君,王老农说的在理。”
“咱们常山的土地,适合种粟米,种麦种,这种来路不明的东西,风险太大了。”
一时间,劝阻之声四起。
田丰虽然没有说话,但眼神中的担忧,也说明了他的立场。
然而,刘景却只是淡然地看着众人,脸上挂着一抹胸有成竹的笑意。
他脑海中,有系统灌输的,领先这个时代近两千年的现代种植知识。
赤霞珠和梅洛,这两个后世闻名遐迩的酿酒葡萄品种,最适合的生长环境,恰恰就是冀州这种四季分明,光照充足,且有沙质土壤的地域!
水土不服?
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这里,就是它们命中注定的天堂!
刘景伸出手,遥遥指向郡守府西边,那一片连绵起伏的向阳缓坡。
“你们看那里。”
众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
那是一大片荒地,因为土壤多沙石,土质贫瘠,一直以来都被百姓视为产量很低的耕地,开荒都不值。
“那片地,向阳,有坡度,最重要的是,土质疏松。”
刘景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
“此物,我称之为‘神种葡萄’。”
“它喜阳,畏水,根系需要呼吸。”
“那片在你们看来是废地的沙质坡地,恰恰是种植它的风水宝地!”
风水宝地?
众人全都愣住了。
把一块懒得开荒的地,称为风水宝地?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府君,这……这不合常理啊!”粮曹官吏急道。
“常理?”
刘景轻笑一声,从亲兵手中拿过一把剪刀和一柄小巧的铁锹。
他走到木箱前,亲自拿起一根葡萄藤苗。
“看好了。”
“此物种植前,需剪掉多余的枝条,只保留两到三个健壮的芽点。”
“咔嚓!”
清脆的响声中,几根细弱的枝条被应声剪断。
“这样,才能将养分集中供给主干,让它在来年生长得更加茁壮。”
他又拿起铁锹,在后院松软的土地上挖了一个坑。
“坑的深度,以刚好能舒展开根系为准。”
“底部,要铺上一层混合了草木灰的农家肥,作为基肥。”
“栽种时,要将藤苗扶正,让根系自然散开,然后分层填土,轻轻压实。”
刘景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从剪枝,到挖坑,再到施肥,覆土。
每一个步骤,都说得清清楚楚,条理分明。
“还有,株与株之间的距离,要保持在三尺左右。”
“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则要留出六尺,以保证每一株葡萄藤,都能得到充足的光照和通风。”
“来年开春,还要为它们搭设棚架,引导藤蔓向上生长。”
一套全新的,闻所未闻的种植理论,从刘景口中娓娓道来。
什么叫“芽点”?
什么叫“基肥”?
还有“光照”、“通风”……
这些新奇的词汇,像一把把重锤,敲击在在场所有人的心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