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风波暂告段落,刘景一行人并未久留。
他与新任的冀州牧皇甫嵩结伴,带着各自的亲兵护卫,踏上了返回冀州的官道。
十二月的北国,寒风如刀。
官道两旁,满目疮痍,尽是黄巾之乱后留下的破败景象。
村庄化为焦土,田地荒芜一片,偶尔能看见几具来不及收敛的尸骨。
皇甫嵩一路行来,眉头紧锁,脸色愈发沉重。
身为大汉名将,他见惯了沙场血腥,却依旧为这人间惨状而心痛不已。
然而,当大队人马进入魏郡地界后,眼前的景象却让皇甫嵩精神一振。
道路明显被修善过。
更让他感到惊奇的是,每隔数十里,沿途的县城关隘之外,竟然都设立了巨大的粥棚。
一口口大锅热气腾腾,散发着粮食的香气。
衣衫褴褛的流民们被兵士们组织起来,排着长长的队伍,脸上虽有菜色,眼中却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他们手中捧着粗瓷碗,安静而有序地等待着那能救命的一碗热粥。
“明远,这……这是怎么回事?”
皇甫嵩勒住战马,指着远处的粥棚,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他本以为,整个冀州都已是人间炼狱,没想到在这里,竟能看到如此井然有序的救济场面。
刘景并马而立,神色平静地开口解释道:
“皇甫将军,这些都是我提前安排的。”
“黄巾虽平,但流民失地,若不及时救济,这个冬天过去,冀州将饿殍遍野,再度滋生动乱。”
“景便擅自动用了常山郡府库的钱粮,在冀州各要道先行设点施粥,安置流民。”
皇甫嵩闻言,身躯剧震。
他转过头,用一种全新的,带着深深震撼的目光,重新审视着身边这个年轻人。
动用一郡之财力,救济全州之流民!
这是何等的魄力!何等的仁心!
更可怕的是,这份远见!
自己还在洛阳与朝臣扯皮,他却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整个冀州的善后事宜。
“好!”
“好一个刘明远!”
皇甫嵩重重地拍了拍刘景的肩膀,眼中满是毫不掩饰的赞许与钦佩。
“有你这等心怀万民的干吏在,乃冀州百姓之福,亦是大汉之幸!”
一行人继续前行,数日后,终于抵达了冀州州治所在,邺城。
刚刚经历战火的邺城,城墙上还残留着刀劈斧凿的痕迹,城内气氛萧索。
可就在这片萧索之中,一座极不协调的建筑,赫然撞入了所有人的眼帘。
那是一座府邸。
一座奢华到令人发指的府邸!
朱红的大门,纯铜的门钉,门口镇宅的石狮,雕刻得栩栩如生,比寻常战马还要高大。
高高的院墙之内,亭台楼阁,飞檐斗拱,层层叠叠,其规模之宏大,建制之奢华,简直比王侯府邸还要壮观!
它与城外那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挣扎求生的流民,形成了最尖锐,最刺眼的对比。
皇甫嵩脸上的最后一丝暖意,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的脸色,变得铁青。
“这!”
“是何人的府邸?!”
他身旁的一名军司马,脸色煞白,身体控制不住地哆嗦了一下。
“回……回将军……”
“此……此乃当朝常侍,赵忠,赵常侍在邺城的私宅。”
赵忠!
十常侍之一!
汉灵帝身边最得宠的宦官之一!
这两个字一出,在场的所有将校,无不倒吸一口凉气,心头狂跳。
那可是权倾朝野,连大将军何进都要忌惮三分的人物!
众人心中都升起了浓浓的忌惮,下意识地低下了头,不敢再看那座豪宅一眼。
刘景眉头微皱。
他上前一步,凑到皇甫嵩身边,压低了声音,郑重地劝说道:
“将军,三思啊。”
“赵忠是陛下眼前的红人,权势滔天,党羽遍布朝野。”
“此时动他的宅子,无异于在洛阳朝堂之上,自寻苦吃!”
“恐怕……会给将军招来天大的祸事!”
然而,皇甫嵩的性格,刚直如铁,宁折不弯!
他听了刘景的劝说,不但没有半分退缩,反而怒火更炽!
“祸事?!”
皇甫嵩猛地转头,一双虎目怒视着刘景,厉声喝斥道: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何况是清君侧,诛国贼!”
“岂能容忍此等国之蛀虫,在此地吸食民脂民膏,作威作福!”
“我皇甫嵩身为汉臣,食汉禄,忠汉事!眼见此等巨贪,若是不管,与禽兽何异!”
他一把推开身前的刘景,动作决绝,没有半分犹豫。
他猛地抽出腰间的佩剑,剑指那座奢华的府邸,用尽全身的力气,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怒吼:
“来人!”
“给本将军……抄了它!”
声音如同炸雷,在邺城的上空滚滚回荡!
皇甫嵩麾下的将士们,被主帅这股一往无前的刚烈之气所感染,胸中的热血瞬间被点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