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在手,君命如山。
刘景没有丝毫拖延,将府中大小事务,悉数托付给了贾诩与高顺。
一切交代完毕,刘景换上了一身寻常的锦袍,腰间佩剑,再无他物。
没有旌旗招展,没有仪仗开道。
他只带了赵云,以及一百名由陷阵营老兵乔装成的护卫,轻车简从,悄然离开了元氏县,踏上了前往洛阳的官道。
此行,既是为了麻痹那些潜在的敌人,也是为了以最快的速度赶赴风暴的中心。
马蹄疾驰,卷起一路烟尘。
一行人晓行夜宿,很快便进入了魏郡地界。
官道之上,行人渐多,但大多面有菜色,步履匆匆。
就在此时。
队伍前方,一个身影突兀地出现在了官道正中,拦住了去路。
那人身着一袭洗得发白的儒衫,身形清瘦,面容带着几分憔悴,唯独一双眼睛,在冬日的阳光下,亮得惊人。
“吁——”
队伍最前方的赵云眼疾手快,猛地勒住缰绳,胯下战马发出一声长嘶,人立而起!
“什么人!竟敢拦路!”
赵云手持长枪,策马向前,枪尖直指那书生,声色俱厉。
身后的一百名护卫,也在瞬间散开,不动声色地将刘景的马车护在中央,手已经按在了腰间的刀柄上,浑身散发出冰冷的杀气。
那书生面对这等阵仗,却不见丝毫慌乱。
他对着马车,遥遥一拜,朗声开口:
“草民李居,欲往洛阳投奔友人,谋个前程。”
“奈何官道匪患横行,特来恳请贵人庇护,容我随行一段,感激不尽!”
他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不卑不亢。
赵云眉头紧锁。
一个穷酸书生,竟有如此胆魄?
他刚要开口呵斥,车帘被一只手轻轻掀开。
刘景走了出来,站在车辕上,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这个自称“李居”的青年。
“哦?”
刘景开口,声音里带着玩味:
“你可知我是谁?又可知,无故拦我车驾,是何罪过?”
李居抬起头,迎上刘景的目光,坦然道:
“草民自然知晓。”
“阁下便是荡寇将军、常山太守刘景。”
“将军以雷霆手段扫平黄巾,又行仁义之举。如此胸襟,想必不会与我一介无名书生为难。”
这番话,既点明了刘景的身份,又不动声色地送上了一记马屁。
但其中蕴含的从容与镇定,绝非寻常人所能有。
“哈哈哈哈!”
刘景闻言,放声大笑,笑声中充满了欣赏。
“好一个有胆有识的书生!”
他心中念头飞转。
此人明知自己的身份,还敢用这种近乎莽撞的方式拦路,其目的绝不简单。
要么是走投无路的亡命之徒,要么……就是自恃才华,想要用这种方式引自己注意的奇人!
无论是哪一种,刘景都愿意给他一个机会。
他对着护卫一挥手:
“给他一匹马。”
“让他跟着。”
命令干脆利落,不容置疑。
赵云微微一愣,但还是立刻收枪,对着身后的护卫点了点头。
一名护卫当即下马,牵着马匹走到了李居面前。
李居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抹动容。
他没有多言,只是对着刘景的方向,深深地长揖及地。
“多谢将军!”
当晚,队伍在一处废弃的驿站歇脚。
护卫们在四周警戒,赵云则寸步不离地守在刘景身边,目光时不时地扫过那个坐在角落里,安静啃着干粮的书生。
刘景撕下一块烤肉,递给赵云,自己也咬了一口,然后看似随意地对着李居的方向喊道:
“李先生,过来一起坐。”
李居闻言,也不客气,起身走了过来,在火堆旁坐下。
刘景又扔给他一个水囊。
“先生对冀州如今的局势,有何看法?”
这个问题,问得极其突然。
赵云都有些没反应过来。
李居接过水囊,喝了一口,抹了抹嘴,才缓缓开口。
他的声音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沉静。
“将军收拢降卒,赈济百姓,收拢的是民心。此乃阳谋,堂堂正正,无人能破。”
赵云听了,心中暗自点头,这书生还算有点见识。
可李居的下一句话,却让在场所有人的呼吸都为之一滞!
“但将军此举,真正得罪的,并非那些流寇盗匪。”
“而是冀州根深蒂固的世家豪强!”
“将军断了他们趁火打劫、兼并土地、收拢流民为奴仆的根!”
“这等于是在挖他们的祖坟,断他们的传承!”
李居的目光陡然变得锐利,直视刘景。
“他们视将军为眼中钉,肉中刺!”
“将军此去洛阳,表面是封赏,实则是刀山火海!那些世家在朝中的势力盘根错节,必会用尽一切手段,将将军置于死地!”
一番话,如同一盆冰水,兜头浇下!
赵云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后背都冒出了冷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