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回钱紧在宫门口撞见吏部李侍郎,老大人正跟小厮嘀咕:"五十两就五十两,总比送字画让人说寒酸强——你没见张尚书上周送了支御赐参,太后都夸他孝顺!"钱紧听着直乐,转头就把这事告诉了康熙。皇帝正提笔写春联,闻言笑了:"你以为他们买的是参?是体面。朕给参贴了'御赐'的签,这参就不是药材了,是他们表忠心的门路——这钱,他们愿意花。"
可没等内务府的银库捂热,西北就传来急报:噶尔丹又犯边境,军饷得再加二百万两。钱紧拿着户部的文书哭丧着脸闯进养心殿,差点撞翻康熙手里的茶碗:"万岁爷!户部说库房空了,让咱们内务府出银子!可咱们刚赚的钱,连零头都不够啊!"
康熙却不慌不忙,放下茶碗吩咐:"备轿,去盐运使衙门。"钱紧跟着皇帝出门时还嘀咕:盐运使张大人是出了名的铁公鸡,连下属的炭敬都舍不得多给,哪能肯出钱?
没成想轿子刚到盐运使衙门门口,张大人就慌慌张张地跑出来接驾,膝盖刚沾地就被康熙扶了起来。进了正厅,康熙没提军饷的事,反而指着桌上的青瓷茶杯笑:"张大人这杯子不错,是景德镇的新瓷吧?"
张大人忙点头:"托万岁爷的福,是今年漕运时商户送的。"
"商户们肯给你送杯子,想来今年盐场的收成不差?"康熙呷了口茶,语气漫不经心,"朕听说,今年两淮盐税比去年多收了三十万两?"
张大人的额头瞬间冒了汗,手都攥紧了袍角:"万...万岁爷明察!那三十万两是'羡余',是商户们多交的,奴才正想上报户部..."
"上报户部干什么?"康熙打断他,忽然压低声音,"朕还听说,你每月给母亲寄银子,都得从俸禄里省着花?你这盐运使当得,还没朕的内务府主事体面。"
张大人的脸"唰"地白了,忙磕头:"奴才...奴才不敢贪墨,只是手头确实拮据。"
"朕不罚你。"康熙伸手把他扶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样,那三十万两'羡余',你拿二十万两送进内务府——朕用这钱补军饷,也算替你为国家出力。剩下的十万两,你分一半给底下的差人,另一半留着给老夫人添些补品,没人会说你贪。"
张大人愣了愣,瞬间明白过来——这哪是要银子,是给了他一个表忠心的机会!他忙不迭地应承:"奴才明日一早就亲自把银子送进宫!多谢万岁爷体恤!"
等出了盐运使衙门,钱紧忍不住问:"万岁爷,您怎么知道他肯给银子?万一他硬说没有'羡余'呢?"
康熙笑着敲了敲他的脑门:"户部的账本是死的,官员的心思是活的。盐税是国家的大钱,可他们办事总得有'活络钱',这'羡余'就是他们的底气。朕不查他,是给了他体面;他给朕银子,是表了忠心——既没伤和气,又填了窟窿,比逼着户部加税,聪明多了吧?"
果不其然,没过几日,不仅两淮盐运使送了银子,江南的关税监督、广东的市舶司也纷纷派人来"孝敬"——有个关税监督怕送少了,竟把自己收藏的两幅唐伯虎字画都送进了内务府。钱紧看着账本上的数字,直咂舌:"万岁爷,您这招可比街头说书先生讲的兵法还厉害!"
康熙却沉了脸:"这不是兵法,是人心。要是官员们都得靠贪墨过日子,这天下才真的乱了。朕给他们留条活路,他们自然肯给朕办事——这买卖,不亏。"
可最让钱紧佩服得五体投地的,还是康熙抄明珠家那回。
明珠是当朝大学士,仗着自己是太子的外叔公,在朝堂上一手遮天,不仅贪墨军饷,还私下卖官鬻爵,连地方知府的位置都敢标价十万两。户部查了三回,都被他用银子压了下去,连御史弹劾他的奏折,都被他半路截了去。
那天康熙在乾清宫召见明珠,钱紧站在帘后伺候,见明珠穿着绣金线的蟒袍,昂首挺胸地走进来,连给皇帝行礼都带着三分傲气。康熙没提贪墨的事,反而指着案上的西洋钟表笑:"明大人,听说你家藏了一屋子的西洋玩意儿?连自鸣钟都有十几座?"
明珠以为皇帝好奇,立刻眉开眼笑:"万岁爷要是喜欢,奴才明日就挑两座最好的送进宫!这些玩意儿虽不值钱,却是西洋使节特意孝敬的,看着新鲜。"
"新鲜就好。"康熙的笑容忽然收了,指尖重重敲了敲御案,"可你藏在府里的,不只是自鸣钟吧?江南盐商送你的三进宅院,山西票号存的五十万两白银,还有那些官员给你送的'谢礼'——你说,这些东西,也新鲜吗?"
明珠的脸瞬间从红变白,再从白变青,"噗通"一声跪下去,连蟒袍的下摆都被扯得歪了:"万岁爷!奴才冤枉!那些都是...都是别人栽赃的!"
"冤枉?"康熙拿起案上的一本账册,扔到他面前,"这是你府里账房偷偷送进宫的,上面记着你去年卖了三个知府职位,赚了三十万两——你还要朕念给你听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搞钱传奇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搞钱传奇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