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陆砚辞的手指指向手稿中的一张设定图——那是“方舟号”星际飞船的设计图。飞船的造型极为独特,并非西方科幻中常见的金属长方体或流线型战机,而是带着一种东方美学特有的流畅曲线美,船身像一块被精心打磨的碧玉,泛着温润的光泽。船体中间有一个巨大的圆形装置,外壳是透明的,里面能看到两个相互缠绕的黑色与白色能量体,像是一个旋转的太极图。
“而且,在这个故事里,我最想做的,是融入我们东方独有的哲学与美学,打破西方科幻长期垄断全球市场的局面。”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像是一个发现了宝藏的孩子,“比如,这艘‘方舟号’的曲速引擎,我不想设计成冰冷的机械结构,而是借鉴了‘太极’阴阳相生、循环不息的哲学原型。引擎核心是一个旋转的阴阳鱼装置,黑色的‘阴性能量’代表着宇宙中的暗物质,白色的‘阳性能量’代表着可见能量,两者在旋转中相互转化、相互补充,产生推动飞船跨越星际的巨大动力。这样的设计,既符合科幻逻辑——暗物质与可见物质的相互作用是当前宇宙学的研究方向,又带着浓厚的东方哲学韵味,让‘阴阳平衡’的理念以科幻的形式呈现出来。”
他又小心翼翼地翻到手稿中另一页,上面画着几种形态各异的外星生物,每一种都标注着“原型出处”:第一种像《山海经》中的“白泽”,通身雪白,长着一对巨大的羽翼,能在宇宙真空中自由飞行,最特别的是它的头颅,像人类一样充满智慧,额头上有一个发光的印记,能与其他生物进行精神沟通,原型旁写着“象征智慧与指引”;第二种借鉴了“九尾狐”的原型,九条尾巴如同星河般璀璨,每一条尾巴上都点缀着不同颜色的光点,能发出治愈性的能量波,帮助受伤的生物恢复,标注着“象征治愈与守护”;第三种形似“鲲鹏”,体型巨大,翼展可达万米,能在宇宙中自由穿梭,却性情温和,以星际尘埃为食,是“方舟号”的“引路者”,标注着“象征自由与包容”;还有一种借鉴了“麒麟”的原型,身体覆盖着金色的鳞片,头上长着一支独角,能感知危险,是外星文明中的“祥瑞之兽”,标注着“象征吉祥与预警”。
“再比如这些外星生物,我没有按照西方科幻中‘外星怪物’的套路来设计——不是张牙舞爪、充满敌意,就是冰冷的机械生物。”陆砚辞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对西方科幻套路的不认同,“我参考了《山海经》里充满先民想象力的神兽原型进行再创造。这些外星生物并非都是人类的‘敌人’,它们有自己的文明、自己的生存法则,甚至有自己的‘道德观’。有的代表着‘守护’,有的代表着‘智慧’,有的代表着‘自然’,有的代表着‘祥瑞’,就像《山海经》中的神兽一样,每一种都承载着东方文化中的美好寓意。”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黄垒:“我想通过这些设定,让观众看到,科幻并非只有西方一种表达。西方的科幻,大多是‘机械的、冰冷的、对抗性的’,强调人类的征服与科技的碾压;而我们东方的科幻,应该是‘诗意的、温暖的、包容性的’,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人类与宇宙不是对抗关系,而是共生关系;强调‘以和为贵’的文明观——不同文明之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而是交流与互鉴;强调‘不忘初心’的价值观——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这就是属于我们东方的科幻浪漫,是基于五千年深厚文化底蕴的浪漫,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浪漫。”
黄垒借着灯笼的光,一边听着陆砚辞的讲解,一边仔细看着手稿上那些精妙的构思和充满国风元素的设定草图,呼吸不由得渐渐急促起来。他的目光从“太极引擎”落到《山海经》灵感的外星生物,再到手稿中关于“星际家园”的详细描述——那里的建筑融合了中式园林与未来科技:亭台楼阁的轮廓保留着苏州园林的雅致,却用透明的超强度材料打造,能360度观赏星际美景;池塘里种着能在失重环境下生长的“星空莲”,花瓣会随着星光变色;连走廊上的栏杆,都雕刻着传统的回纹图案,却内置了全息投影装置,能随时展示地球的四季风光。
宇航员的航天服更是惊艳:主体颜色是沉稳的藏青色,领口和袖口绣着金色的祥云纹,祥云的线条流畅,仿佛要从衣服上飘起来;头盔的面罩是弧形的,像古代战士的胄甲,面罩内侧能显示各种数据,却借鉴了古代罗盘的刻度设计,用“天干地支”代替了冰冷的数字;航天服的背包,造型像一个缩小的“鼎”,既象征着“稳定”,又能提供持续的能量。
越看,黄垒的内心越激动,他猛地一拍石桌,茶杯都跟着晃了晃,温热的茶汤溅出几滴,落在粗布桌垫上,晕开小小的水渍。他眼中满是震撼,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甚至带着一丝颤抖:“妙啊!砚辞!这个想法简直太棒了!太有开创性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