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霞光像打翻了的橘色颜料,漫过《归园田居》的青瓦屋檐,将小院染成一片温柔的暖调。老槐树的枝叶在暮色里舒展,叶片被霞光镀上金边,投下的影子被拉得修长,像水墨画里的笔触,轻轻落在石桌旁的直播设备上,给黑色的支架添了几分暖意。灶房里飘来淡淡的饭菜香——是黄垒炖的排骨汤,混合着院子里青菜的清新与老槐树的木质香,空气里都是烟火气十足的黄昏味道。
经过下午与程砚秋的动情连线,直播间的热度不仅未减,反而像被添了柴的火,愈发高涨——在线人数一举突破一千八百万,弹幕滚动的速度快得让人目不暇接。当黄垒笑着拿起手机,对着镜头预告“下一位连线的,是咱们喜剧界的泰山北斗”时,无数网友瞬间心领神会,满屏都是“赵本山老师!”“我的春晚DNA动了!”“爷的青春回来了!”的欢呼,甚至有网友提前刷起了“《卖拐》经典永流传”的弹幕,气氛热闹得像过年。
“好了,不吊大家胃口了,咱们这就连线赵老师!”黄垒眼底满是笑意,指尖在手机屏幕上轻点,拨通了那串熟悉的号码。不同于下午等待程砚秋时的紧张,此刻小院里满是轻松的期待——张捷搬了个小马扎凑到镜头旁,手里还揣着一包瓜子,时不时往嘴里塞一颗;苏晴细心地整理着石桌上的茶杯,给陆砚辞的杯子添了些温水,眼底带着笑意;沈越举着自己的手机,镜头对准陆砚辞,准备记录下这难得的瞬间;陆砚辞坐在石凳上,指尖轻轻敲着桌面,节奏轻快,嘴角噙着一丝期待的笑——他确实很久没和这位幽默又爽朗的前辈好好聊聊了,心里也藏着几分想念。
电话几乎是“秒接”,听筒里立刻传来那标志性的、带着浓烈东北腔的爽朗笑声,像一阵带着热乎气的暖风,瞬间吹遍整个小院:“哈哈哈!黄垒啊!你可算给我打电话了!我这手机从下午就搁这儿充着电,屏幕亮了八回,就等你们连线呢!我早从网上看着了,你跟陆砚辞那小子在一块儿呢?这小子!可算肯露面了!藏得比咱东北冬天的地窖还深,找都找不着!”
光是这熟悉的声音,就瞬间将直播间的观众拉回到了无数个阖家团圆的春晚夜晚——客厅里的电视屏幕亮着,暖黄色的灯光洒满房间,一家人围坐在沙发上,嗑着瓜子,剥着橘子,看着舞台上那个穿着唐装、带着标志性笑容的男人,用接地气的台词、生动的表情和夸张却不做作的表演,逗得全家老小哈哈大笑。弹幕瞬间刷屏,密密麻麻的文字里满是回忆:“是赵老师的声音!一开口就是春晚的味道!”“我的眼泪要下来了!小时候每年春晚都等着看赵老师!”“一听这笑声,就知道是我熟悉的那个‘小品王’!”
黄垒笑得眼角都眯成了一条缝,连忙把手机递到陆砚辞面前,声音里带着调侃:“赵老师,您心心念念的‘大编剧’来了!”陆砚辞接过手机,将听筒凑到耳边,刚对着话筒轻轻“喂”了一声,赵本山的声音立刻又提高了八度,带着毫不掩饰的激动,连东北腔都更浓了:“哎哟!真是你啊,砚辞!可把你给盼出来了!你小子这些年跑哪儿去了?我跟你讲,我那儿徒子徒孙们,快把你当年写的那几个小品剧本给翻烂了!有的徒弟还把剧本抄在笔记本上,天天揣着背台词!”
他顿了顿,语气里满是得意,又带着浓浓的怀念,仿佛在炫耀自己珍藏多年的宝贝:“就说《卖拐》那本子,里头‘忽悠’那套词,‘走两步,没病走两步’,现在还有人天天模仿;还有《不差钱》里小沈阳那句‘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嗷;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嗷’,成了多少人的口头禅!每年春晚前,都有地方电视台找我,说想翻拍这几个小品,给多少钱都行,我都没同意!你知道为啥不?”
不等陆砚辞回答,他就自己揭晓了答案,语气里带着对作品的极致珍视,像在说一件天大的事:“就因为里头那些细节,那些‘扣儿’,都是你当初一点点磨出来的!比如《卖拐》里范伟老师那‘一瘸一拐’的步态,你当时对着镜子琢磨了俩钟头,还特意去医院观察病人走路的姿势,回来跟范伟说‘得有点刻意,又不能太假,要让观众觉得他是真被忽悠瘸了’;还有《不差钱》里丫蛋那声‘姥爷’,你说要带着点怯生生的,又得藏着点想上春晚的机灵劲儿,陪着丫蛋反复试了十好几遍,直到嗓子都哑了才满意。”
他越说越投入,连当年的小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还有《策划》里那只‘下蛋公鸡’,你为了让台词更顺口,把‘公鸡中的战斗机’改了五遍,最后加了句‘哦耶’,一下子就有那味儿了!没了你当年抠的那些细节,总觉得少点灵魂,没那个‘哏’,演不出那股子接地气的乐呵劲儿!”
这些被尘封多年的创作细节,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观众对经典作品的全新认知——原来那些让人捧腹的瞬间,背后藏着这么多用心的打磨!直播间的观众瞬间沸腾,弹幕里满是惊叹与敬佩:“天呐!原来《卖拐》的步态是陆先生琢磨的!细节控实锤了!”“这才是真正的创作密码啊!难怪能成经典!”“陆先生也太牛了吧!连一句台词、一个语气都抠得这么细!”“终于知道为啥这些小品百看不厌了,原来每一句都藏着心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