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清悦就醒了。她没再躺下,起身走到案前,从《宫务常理录》里抽出那张写好讲学安排的纸,展开看了两眼,然后起身打开东暖阁内侧的小柜,把纸贴在角落。柜门一关,昨夜的事就算落定了。
外头宫女进来点灯添炭,她刚坐定,安蓉便快步进来,手里捧着三份文书。
“乾清宫来报,梁柱有裂痕,内务府请示修缮。”安蓉递上第一份,“礼部送了冬至大典采买清单,说要尽快批复。尚衣监也来了,皇子冬装样式和用料都拟好了,请您过目。”
清悦接过,一份份翻开。三件事,三个方向,一个比一个急。
她没说话,转身从抽屉取出四色签条,红蓝绿黑,分别夹在三份文书上。红色放最前,蓝色叠在中间,绿色搁一边,黑色留在手上。
“叫四位掌事宫女来。”她说,“张嬷嬷管营造,李姑姑管典礼,王尚仪管衣饰,赵司账管开支。每人领一件,今日之内回话。”
安蓉应声要走,清悦又叫住她:“讲学日程不能动。李维桢初五进宫,周愃十三,徐元朗二十。这些日子,谁也不能排差事。”
安蓉记下,退了出去。
清悦先看乾清宫修缮单。预算列了八百两银,还附了工料明细。她翻了两页,觉得不对。去年太和殿小修才五百两,乾清宫只是补梁,怎会贵这么多?
她让文墨取来过去五年宫殿修缮的档册,一页页翻。果然,同类工程最多六百两。她又让心腹宫人悄悄去市集问价,回来报说桐油、木料今年价稳,无大涨。
她提笔写了个奏片,只说“修缮费用偏高,恐有浮冒,请旨核查”,附上五年对比表,让人送去乾清宫。
接着看礼部清单。香烛一项列了三百斤,往年不过一百五十斤。她记得去年冬至用剩不少,按例该抵今年用量。她翻出尚仪局的消耗记录,果然写着“余存一百二十三斤”。
她批了八个字:“核实存量,据实申报。”
最后看尚衣监的折子。冬装样式合规,用料也合例,但她多写了一句:“余料归库,不得私用。”写完让安蓉立刻送回去。
中午前,四位宫女陆续回来。
张嬷嬷说内务府报的工人数多了十人,且有两名老匠已告老还乡。李姑姑查到礼部采买中有三人是某尚书亲戚开的铺子。王尚仪确认尚衣监规矩严,余料历来登记入库。赵司账则发现修缮单里有几项材料重复计价。
清悦听完,没发火,也没多问。她让赵司账把问题列成表,明日一早呈康熙。又让安蓉传话给礼部,限三日内重报清单,否则压着不批。
下午申时,康熙突然来了永和宫。
清悦正在看冬至大典的流程图。听见通报,她放下笔,整了整衣袖迎出去。
康熙进门没坐主位,站在案前看了看桌上的文书。
“听说你一天批了三件大事?”他问。
清悦答:“都是照规办事,不敢擅专。”
康熙点头:“说说冬至这事。”
清悦让人展开一张彩绘图。图上分六块,每块标了负责人和时间。采买、布置、宴席、乐舞、守卫、收尾,一清二楚。
“采买设双人核查,一人登记,一人验货。”她说,“宴席减一场乐舞,省三十两银,补给宫女做冬衣。守卫按旧例轮值,但加派两人暗巡。”
康熙看着图,手指点了点采买那一栏:“谁监督?”
“尚仪局李姑姑和内务府赵司账,互相签字才算数。”
康熙又问:“若有人通同作假?”
“每月换人。”清悦说,“且所有单据留存三月,随时可查。”
康熙沉默片刻,终于开口:“你办事,朕放心。”
说完转身走了,没再多问。
清悦送出门,回来继续看文书。安蓉进来点新蜡,把多余的灯吹灭两盏。
天快黑时,胤禛来了。
他站在门口,见清悦还在案前忙,转身想走。
清悦抬头看见,叫住他:“进来。”
胤禛走进来,手里拿着书:“我来复讲《贞观政要》,看您忙,就不打扰了。”
清悦合上最后一本册子,吹熄两盏灯。屋里光线暗了些,但还能看清人脸。
“事情多,但不会误了你的功课。”她说,“今天读哪一篇?”
“任贤。”胤禛答,“讲的是用人之道。君主不该凭喜好选人,而要看才能。”
清悦点头:“你觉得,怎么才算看得准人?”
胤禛想了想:“听他说什么,更要看他做什么。”
“对。”清悦说,“有些人话说得好听,事办得漂亮,可心里只为自己。有些人话少,但肯扛事。你要学会分清楚。”
胤禛低头:“我最近和陈之培走得近,他愿意帮我查兵部运单。可我不确定……他是不是真的想帮忙。”
清悦没直接答:“你问他难处,看他躲不躲。你提风险,看他退不退。真愿意帮你的人,不会让你一个人扛。”
胤禛点头:“我明白了。”
清悦站起身,把批好的文书叠整齐,另取一页纸,写下:“冬至宴席减乐舞一场,省银三十两。”然后轻轻搁在明日奏折堆上。
窗外风起,帘子动了一下,烛火晃了晃。
她抬手扶了扶灯罩,继续低头写字。
喜欢穿成胤禛亲额娘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穿成胤禛亲额娘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