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孤胆辩护,舌战群儒显风骨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成了沉重的冰块,压得人喘不过气。刘国栋区长那句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质询,如同法庭上法官的最后提问,将所有的压力和责任瞬间倾泻到了陈临海一个人的肩上。
刷刷刷!
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像探照灯一样,齐刷刷地聚焦在陈临海身上。有冷漠的审视,有幸灾乐祸的期待,有不易察觉的同情,更多的是隔岸观火的冷静。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嘴角甚至勾起一丝难以掩饰的冷笑,仿佛在说:“看你小子怎么收场!”
徐伟明主任的脸色有些发白,手心捏了一把汗,想要开口替陈临海缓和两句,却被刘区长一个眼神制止了。江援朝主任面色沉静,但微微蹙起的眉头也显示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在这令人窒息的压力中心,陈临海的心脏确实在狂跳,血液冲上头顶,耳膜甚至能听到自己咚咚的心跳声。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脸上并没有出现预想中的慌乱、恐惧或是急于辩解的神色。
他深吸了一口气,这口气吸得很深,仿佛要将周围凝滞的空气都吸入肺中,转化为力量。然后,他缓缓地从角落的座位上站了起来。
他的动作不疾不徐,先是向主持会议的刘国栋区长微微鞠了一躬,然后又转向在场各位领导,环视一周,目光平静地迎向那些或质疑或冷漠的视线。他的背脊挺得笔直,像一棵在风压下依旧坚韧的青松。
“刘区长,各位领导,”他的声音初起时略带一丝紧绷,但很快便稳定下来,清晰、沉稳,甚至带着一种与他年龄不相符的冷静穿透力,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回荡,“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对这份调研报告的重视,并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
开场白谦逊而得体,先给予了对方尊重。
“首先,我需要向各位领导说明的是,”陈临海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坚定,“这份报告中提到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数据、每一个案例,都不是我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过去一周,调研小组深入园区企业、街道乡镇、项目现场,通过实地查看、面对面访谈、查阅原始资料等方式,一点一滴收集、核实、梳理出来的。”
他拿起自己面前那份做得密密麻麻的调研笔记和录音整理材料示意了一下,继续说道:“或许,有些情况与各位领导平时听到的汇报有所出入。这并非意味着谁在说谎,可能只是视角和信息渠道的不同。我们调研的目的,正是为了尽可能地去贴近一线,还原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山岚区经济生态。”
他没有直接反驳“主观臆断”的指控,而是巧妙地强调了信息的来源和过程的扎实。
接着,他开始逐一回应具体的质疑。
他看向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李主任刚才提到园区企业产值增长和数据不符的问题。我这里有一份从供电公司调取的、过去半年园区规上企业用电量明细表。”他抽出一份表格,“数据显示,包括刚才李主任提到的鑫科科技在内的三家企业,其用电量在过去两个季度并无显着增长,甚至鑫科科技还环比下降了5%。这与他们汇报的产值增幅超过20%确实存在逻辑上的不一致。我们并非否定企业的成绩,只是本着负责的态度,希望弄清这种不一致背后的原因,是技术革新能耗降低?还是统计口径问题?这关系到我们对园区真实发展水平的判断。”
他用具体的数据回应数据的质疑,有理有据,管委会主任张了张嘴,一时竟无法反驳,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他又看向财政局局长:“王局长担忧改革的风险和财政承受能力,这一点我非常理解,这也是我们在建议部分反复斟酌的重点。我们提出的‘一企一策’和产业基金设想,并非凭空而来。这是参考了邻省江州市的成功经验(他随即报出了几个江州改革成功的国企案例和基金运作模式),他们的实践证明,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市场化运作,不仅盘活了国有资产,甚至创造了新的税收和就业。至于财政风险,我们认为,相比于无休止地向‘僵尸企业’输血填窟窿,一次性投入引导资金,培育健康的市场主体,长远看反而是更经济、更可持续的选择。”
他用外地成功案例和长远账、经济账来回应“脱离实际”的批评,显得视野开阔且深思熟虑。
他就这样,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不激动,不回避,始终用事实、数据、案例和逻辑来说话。他将调研中听到的、看到的那些鲜活甚至尖锐的例子,娓娓道来,语气诚恳,态度端正,却自有一股不容辩驳的力量。
最后,他总结道:“各位领导,我深知自己人微言轻,刚来区里工作,很多情况还在学习。撰写这份报告,我唯一的出发点,就是把我所见、所闻、所思的真实情况,向各位领导做最坦诚的汇报。报告里的言辞或许直接甚至尖锐,可能会让一些同志感到不舒服,我在此表示歉意。但我坚信,发现问题、正视问题,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如果因为怕困难、怕争议、怕得罪人就选择回避问题,粉饰太平,那才是对山岚区事业发展最大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在座各位领导信任的辜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背叛后从乡镇到封疆大吏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背叛后从乡镇到封疆大吏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