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书记,您坐这儿。” 刘建国校长搬来一把掉漆的塑料椅,椅腿有些松动,坐下时会发出 “咯吱” 的响声。办公室的墙面是水泥的,没有刷漆,上面贴着几张泛黄的课程表;书柜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旧款式,玻璃门掉了一扇,里面除了 20 多本破旧的教材,只有几册《教学参考书》,书页卷着边,上面画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
刘建国拉开抽屉,拿出一叠折叠的请假条,最上面一张是数学老师的:“因腰椎间盘突出,需卧床休息两周,申请请假。”“这是王老师,55 岁了,教了 30 多年书,腰椎一直不好,这次实在扛不住了。” 他又翻出一张辞职报告,“这是英语老师小李的,考上了县城中学,上周刚走,现在三到六年级的英语课都没人上。”
正说着,门被轻轻推开,一个扎着马尾的小女孩探进头来,她穿着洗得发白的粉色校服,袖口磨出了毛边,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英语试卷,试卷上用红笔写着 “62 分”,好几道选择题空着没答。“刘校长,这道‘What's your name?’的答句,我还是不会写。” 她的声音很小,头埋得很低,不敢看季秋水。
刘建国接过试卷,手指在 “62 分” 上轻轻摩挲,眼里满是愧疚:“乖,等新老师来了,让老师手把手教你,好不好?”
女孩抬起头,眼里含着泪:“妈妈说,要是再没人教我英语,就带我去辽宁小学旁边租房子,可是…… 可是租房子要好多钱,爸爸说家里没钱。” 她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赶紧用袖子擦掉。
季秋水看着女孩冻得发红的小手,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她想起辽宁小学的孩子,冬天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戴着可爱的手套,手里拿着温暖的平板;而这里的孩子,穿着单薄的校服,冻得流鼻涕,连一本完整的英语练习册都没有。
离开三完小时,夕阳把教学楼的影子拉得很长,黄土操场在暮色里显得格外荒凉。文教专干跟在季秋水身后,小声说:“季书记,您也看到了,三完小不是不想办好,是真没条件。去年冬天,教室里没有暖气,孩子们冻得手都握不住笔,刘校长自己掏钱买了几个电暖器,可电费太贵,也不敢天天开。”
他顿了顿,又说:“辽宁小学那边,一个班快 60 个学生,老师批改作业要到半夜;三完小这边,有的年级就一个班,学生越来越少。年轻人都想把孩子送进城里的学校,农村学校就像被遗忘的角落,再这么下去,迟早要办不下去。”
季秋水没有说话,只是回头望了一眼三完小的教学楼 —— 塑料布糊的窗户在风中摇晃,像在无声地求救。她握紧了手里的笔记本,指甲深深掐进纸页里,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教育的鸿沟,必须填上;这些孩子的希望,不能就这样消失。
回到街道办,季秋水连夜翻出了夔北街道的教育统计报告。一组数据刺痛了她的眼睛:近三年,三完小的学生流失率从 18% 飙升到 30%,而辽宁小学的学位缺口每年都在扩大,学区房价格三年涨了两倍多;三完小的教师平均年龄 48 岁,近五年没有新教师入职,而辽宁小学 35 岁以下教师占比达 65%,硕士学历教师有 11 名;三完小学生的人均图书拥有量不足 5 册,电脑更是十年前的旧机型,而辽宁小学的学生人均图书 32 册,每个教室都配备了智慧教学设备。
“这不是简单的‘好学校’和‘差学校’的区别,是教育资源的系统性失衡。” 季秋水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又划掉,“不对,是资源分配的‘马太效应’—— 越好的学校资源越多,越弱的学校越难翻身。”
第二天一早,季秋水召开了教育工作座谈会。辽宁小学校长赵伟首先发言:“我们也想帮三完小,可老师的精力实在有限,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去支教?”
“赵校长,我问你个问题。” 季秋水打断他,“辽宁小学的名师工作室,每周是不是有两次集体备课?三完小的老师能不能参加?你们的优质课件、公开课视频,能不能共享给三完小?”
赵伟愣住了,半天没说话。三完小校长刘建国连忙接话:“要是能共享资源,我们的老师肯定能进步!上次听了李敏老师的公开课,我们的老师回来琢磨了好久,说学到了好多教学方法。”
季秋水看向在场的教育局副局长:“现在全县的教师编制是不是有空缺?能不能给三完小倾斜几个名额?农村学校留不住老师,待遇、发展机会是不是得跟上?”
副局长点点头:“县里确实有 3 个骨干教师编制的指标,本来想给县城中学,要是街道有需要,我们可以协调。但老师愿不愿意去三完小,还得看具体政策。”
座谈会开到中午,季秋水的思路渐渐清晰。她在黑板上写下 “校际联盟” 四个大字:“第一,师资共享,辽宁小学的优秀教师每周去三完小上 2 节课,同时开放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让三完小的老师‘跟班学’;第二,资源共用,协调教育局给三完小补编 3 名骨干教师,发动企业党员捐电脑、图书,把智慧教室建起来;第三,线上联动,搞‘同步课堂’,让三完小的学生跟着辽宁小学的老师上课;第四,消除顾虑,组织家长开放日,让大家亲眼看看三完小的变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