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看着王芳的做法,在 “成长手记” 里写道:“调解矛盾,不是‘当裁判’,是‘当桥梁’—— 先听后说,先理解后解决。”
为避免 “传帮带” 流于形式,让年轻干部的成长有路径、有抓手、有反馈,季秋水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将 “跟着导师干” 细化为 “三个一” 措施,每个措施都明确 “具体内容、执行标准、考核方式”,确保年轻干部 “每天有收获、每周有进步、每月有成长”。
(一)每天跟着导师学一个技巧:从 “零散学” 到 “系统练”
1. 技巧分类与学习清单
根据年轻干部的岗位方向,季秋水联合导师们制定了 “每日技巧学习清单”,按 “走访沟通、矛盾调解、政策宣讲” 三大类梳理出 30 个核心技巧,确保每天学习的技巧 “实用、可操作”:
走访沟通类(小吴重点学):包括 “如何用家常话开场拉近距离”“如何观察老人家庭细节判断需求”“如何记录需求更全面(需包含‘特殊要求 + 时间节点’)”“如何应对群众‘不愿说’的情况” 等;
矛盾调解类(小陈重点学):包括 “如何用‘先共情再说理’缓解情绪”“如何从双方诉求中找‘利益平衡点’”“如何用‘举例法’让方案更易接受”“如何避免说‘你们应该怎样’的命令式话术” 等;
政策宣讲类(小郑重点学):包括 “如何把‘政策术语’转化为方言俗语”“如何结合街道案例讲政策”“如何用‘提问互动’避免单向宣讲”“如何应对老人们的‘高频疑问’” 等。
2. 学习与实践要求
每日晨学 10 分钟:每天上班后,导师用 10 分钟拆解当天要学的技巧,比如李梅教小吴 “观察家庭细节” 时,会带着他看 “灶台上的菜是否新鲜(判断老人是否能自己做饭)”“窗户是否关好(判断老人行动是否方便)”,并现场演示如何从细节切入提问;
下午实践 1 小时:导师带着年轻干部下社区,将当天学的技巧用于实际工作,比如王芳教小陈 “共情话术” 后,会让他在调解小纠纷时尝试说 “要是我遇到这种事,我也会着急”,再根据实际效果调整;
晚间复盘 5 分钟:每天下班前,年轻干部需在 “成长手记” 里记录 “今日学的技巧、实践中的使用情况、遇到的问题”,导师当天批阅,标注 “需改进的地方”,比如小吴记录 “用‘您吃饭了吗’开场后,老人愿意多说两句,但问到需求时还是回避”,李梅批注:“下次可以从‘吃饭’延伸到‘做饭是否方便’,再自然过渡到需求。”
3. 考核方式
每周五,导师根据年轻干部 “每日技巧实践记录”,从 “技巧掌握度(是否能熟练使用)、群众反馈(是否能让群众放松)、问题改进(是否能修正不足)” 三个维度打分,80 分以上为 “合格”,连续 3 天不合格需重新学习该类技巧。
(二)每周独立处理一件小事:从 “跟着看” 到 “自己干”
1. 小事分类与难度梯度
为避免年轻干部因 “干不了大事、小事不敢干” 产生挫败感,季秋水按 “难度梯度” 梳理出 “基础型、提升型、挑战型” 三类小事,让年轻干部从 “能上手” 的小事做起,逐步积累信心:
基础型小事(第 1-2 周做):无需决策、只需执行,比如 “帮独居老人代买指定药品(需记录‘药品名称 + 剂量 + 是否需要拆零’)”“整理本周走访的需求台账(需按‘优先级’标注)”“给居民发放政策宣传手册(需简单讲解核心内容)”;
提升型小事(第 3-6 周做):需简单沟通、协调,比如 “帮群众解答‘养老补贴申请材料’的疑问”“跟进上周走访的需求解决进度(需反馈给群众)”“协助导师组织小型活动(如‘老年聊天角’的签到、物资准备)”;
挑战型小事(第 7 周后做):需独立沟通、初步判断,比如 “独立走访 3-5 户居民并完整记录需求”“独立调解‘邻里垃圾投放’等简单矛盾”“独立在社区宣讲 15 分钟的政策片段(如‘医保缴费时间调整’)”。
2. 执行与反馈流程
周一领任务:每周一上午,年轻干部从 “小事清单” 中选择本周要独立处理的事,导师需明确 “任务目标、注意事项、可求助的情况”,比如小陈第一次独立处理 “商铺占道纠纷” 前,王芳提醒:“要是双方情绪激动,先打电话找我,别硬扛;重点听他们‘为什么要占道’和‘希望怎么解决’,别先定方案。”
过程可求助:年轻干部处理过程中遇到困难,可随时向导师请教,但需先说明 “自己尝试过的办法、遇到的卡点”,避免 “直接甩问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