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基层干部践行困境,除利益冲突,或存理论理解不足致使动力缺乏。党校作用凸显于此,你可探讨党校学习强化实事求是意识培育的方式。”周教授继续说道。他走向书架,抽出几本理论书籍递她:“这些参考,你能找到与论文契合观点,拓宽深度与广度。”
回宿舍路上,季秋水抱着书思索教授话语。党校不仅为暂避之所,其知识与思想资源是对抗影网有力武器。夜晚,台灯下她依教授建议修改。借鉴新资料,增添党校理论与基层实践结合的系统思考,探讨以党校学习为契机,凝聚秉持实事求是的干部力量构建基层监督壁垒,削弱影网可乘漏洞。
再次提交修改稿,周教授脸上露出满意神情:“未来可期。若干部都如你以所学较真基层真相,官场必更多清风正气。”季秋水深鞠一躬。论文经此番打磨,她返回渝复县继续调查的信念与方法储备,都已焕然一新。
结业典礼在党校礼堂举行。礼堂宽敞明亮,学员们身着正装,气氛庄重热烈。季秋水坐在其中,看着周围熟悉面孔,感慨时光飞逝。三个月前,她恐惧迷茫,踏入这片土地寻觅安全与转机;如今,内心已被坚定信念填满。
市委副书记亲临颁发优秀学员证书。当念到“季秋水”名字,全场掌声雷动。她起身走向主席台,步伐沉稳。副书记微笑着握住她手:“小季同志,你的调研报告《关于基层治理中‘形式主义’的破局之道》写得很好,尤其是‘政策落地需要温度与力度并重’的观点,很有见地。”他顿了顿,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仿佛想说些什么,最终却只是拍了拍她的肩膀,“回去好好干,基层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
季秋水接过证书,指尖触到烫金的字迹,心中百感交集。她朝台下望去,周崇德教授正坐在第一排,朝她竖起大拇指,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欣慰的笑意。阳光透过礼堂的玻璃窗落在他身上,藏青色中山装胸前的党徽依旧亮得刺眼——那光芒,像是能穿透所有阴霾。
典礼结束后,学员们三三两两地合影留念。陈宇举着相机跑过来,不由分说地揽住她的肩膀:“季秋水,来一张!以后说不定要在哪个会场并肩作战呢!”镜头里,季秋水微微扬着下巴,眼神里再没有初来时的怯懦,只有一种经历过风雨后的沉静。
“对了,”陈宇收起相机,忽然压低声音,“我听说林专员的案子有了新进展,好像牵扯到市里的一个招标项目。你回去之后……凡事多留个心眼。”他没明说是什么项目,但季秋水立刻想到了唐尧提过的“贺市长批项目很快”的话,心中一凛,点了点头。
周崇德教授走过来时,手里拿着一本牛皮封面的笔记本。“这个给你。”他把本子塞到季秋水手里,“是我年轻时下乡调研的记录,里面有些关于基层矛盾处理的想法,或许对你有用。”季秋水翻开本子,泛黄的纸页上满是工整的字迹,末尾几页还贴着几张老照片——照片里的年轻人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正蹲在田埂上跟老农比划着什么。
“教授,”季秋水抬头时,眼眶有些发热,“您早就知道我在查影网的事,对吗?”
老教授笑了笑,拐杖在地面轻轻一顿:“党校的墙挡不住风声,但能护得住想做事的人。你要记住,实事求是不是一句空话,是要踩着泥、趟着水去做的。影网再密,也总有透光的缝——那缝,就是老百姓的眼睛。”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罗世襄给你的名单里,有个叫‘老槐’的人,当年跟我共过事,信得过。”
季秋水握紧了笔记本,忽然明白为什么老教授说“真正的课在课堂外”。这三个月里,她学到的不仅是马列理论,更是如何在盘根错节的关系里找到支点,如何在黑暗中辨别方向——就像周教授笔记本里写的:“所有的阴谋诡计,在阳光下都站不住脚。”
离开党校时,季秋水特意绕到那块刻着“实事求是”的石碑前。春日的阳光比来时暖了许多,碑上的字迹被风雨冲刷得有些模糊,却透着一股历经岁月打磨的厚重。她伸手摸了摸石碑的边缘,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仿佛能感受到无数前辈在这里留下的温度。
手机又震动起来,这次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只有短短几个字:“窑厂的麻袋里,是账本。”
季秋水的心猛地一跳。她想起砖窑厂那晚被黑影抬进窑洞的麻袋,想起赵伟说的“查到了星芒标记”——原来影网的人不是要销毁账本,是想转移它!而那个突然出现救了她的黑影……会是“老槐”吗?
她转身望向党校的大门,朱红色的漆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三个月前,她把这里当成暂避锋芒的港湾;此刻才明白,这里更像一座充电站,让她在看清黑暗后,依然有勇气握紧拳头。
“再见了。”季秋水轻声说,像是在跟校园告别,又像是在跟过去的自己告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