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环宇科技”的围剿如同铁壁合围,但“奇点”点燃的星火,并未被轻易扑灭,反而在压力的催化下,开始显现出燎原之势。
在海外,“奇点”的“生态救援”计划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周文斌团队帮助“绿源科技”等合作伙伴,成功切换到了一些来自欧洲和本地区的、相对独立的云服务和软件平台。虽然这些平台在功能和生态丰富度上不如“环宇”体系,但其开放性和对数据主权的尊重,反而更符合这些发展中国家企业的长期利益。
更重要的是,“奇点”自身提供的、基于“火种”平台的轻量级边缘计算套件和数据分析工具,虽然功能尚显单一,但其极低的成本和本地化部署带来的数据安全感,让“绿源科技”等企业在摆脱“环宇”生态束缚后,非但没有陷入困境,反而在本地市场中找到了更精准的定位,业务韧性更强了。
这种“断奶”后的成功生存,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越来越多对“环宇”高昂费用和封闭生态不满的中小企业,开始悄悄关注并接触“奇点”。海外的“星星之火”,非但没有熄灭,反而在压力的锻打下,燃烧得更加顽强。
在国内,林小一亲自带队的高级别“路演”也收获了成效。面对“天河计算技术研究院”和“华控集团”这类拥有独立技术判断能力和强烈国家使命感的客户,“环宇”的商业恐吓和生态捆绑收效甚微。
当林小一和李明将“烛龙”芯片在真实科研负载和工业控制场景下的实测数据,毫无保留地展示给对方,并详细阐述了其完全自主的设计理念和安全架构后,对方的顾虑被打消了,合作的决心变得更加坚定。
“天河研究院”正式下达了首批“烛龙”计算节点的采购订单,用于其一项关乎气候预测的重大课题。“华控集团”也启动了基于“火种二号”的下一代工业控制器原型开发项目。
这两个重量级客户的实质性突破,如同两座灯塔,照亮了“奇点”在国内高端计算和工业核心领域的前进道路。许多之前还在观望的潜在客户,看到“国家队”的明确态度后,也纷纷加快了与“奇点”接触的步伐。
而在“奇点”内部,林小一调整后的激励政策和坦诚的沟通,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那位核心工程师的离开虽然令人惋惜,但更多的人才选择了留下,与公司共同坚守。甚至,之前离开“奇点”的一位早期员工,在听闻公司近期的突破和坚定的信念后,主动联系希望能够回归。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火种社区”,开发者们的热情空前高涨。他们自发地发起了“烛龙应用移植挑战赛”,尝试将各种开源的科学计算、AI框架向“烛龙”平台迁移。社区内分享的优化技巧和应用案例越来越多,一个围绕着“烛龙”和“火种”架构的、充满活力的原生应用生态,正在悄然孕育。
ID“熵减”更是贡献了一个突破性的成果——他成功地将一个主流的开源深度学习框架的核心计算内核,高效地移植到了“烛龙”架构上,性能损失极小!这个成果被立刻分享到社区,引发了轰动,极大地增强了开发者们对“烛龙”平台通用性的信心。
星火,已在多处点燃。虽然每一簇火苗都还微弱,但它们彼此呼应,顽强燃烧,照亮了彼此的前路,也温暖着所有在寒夜中前行的人。
林小一知道,距离真正的燎原大火,他们还需要时间,还需要更多像“天河研究院”、“华控集团”这样的关键节点,还需要“烛龙”和“火种”生态更加成熟。但方向已经清晰,道路已经铺开。剩下的,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等待量变引起质变的那一刻。
星火燎原,其势已不可阻挡。
喜欢重生八岁,我是高考神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重生八岁,我是高考神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