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豪情与决定归国的坚定,如同强心剂,让林雪和徐航以极高的效率处理着毕业前的各项事宜。他们婉拒了导师的挽留和华尔街、硅谷的Offer,开始着手准备回国行李,联系国内可能的工作单位,心情如同北国早春的天空,虽然偶有轻寒,但总体是明朗而充满希望的。他们想象着即将投身于那片经济高速发展的热土,将所学付诸实践,内心充满了建设者的使命感。
然而,历史的进程常常充满意外。就在他们踌躇满志规划未来之时,一股来自南方的、隐晦而令人不安的暗流,正悄然汇聚,并很快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冲击他们刚刚确定的航向,也让整个中国社会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
时间进入2003年2月。彼时,林雪和徐航刚刚完成论文答辩,正在享受毕业前最后一段相对轻松的时光。最初,关于“怪病”的消息,只是零星地出现在国内亲友的邮件和MSN聊天中,夹杂在日常问候里,显得模糊而遥远。
“雪儿,听说广东那边闹一种‘非典型肺炎’,挺厉害的,医院里倒了好几个医生。”母亲周文瑾在邮件里写道,语气带着医务工作者本能的警惕,但更多是作为一条异地新闻转述,“你们在美国也要注意,别去人多的地方。”
林雪当时并未太在意,回复道:“知道了妈,你们才要小心,爸血压高,尽量少去医院那种地方。”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中文论坛上,开始出现一些语焉不详的帖子,提及广东出现“致命流感”,人心惶惶,但相关帖子往往存活时间很短,很快就被删除。一些海外媒体也开始有零星的、未经证实的报道,用了“Killer Pneumonia”(致命肺炎)之类的词汇,但并未引起主流社会的广泛关注。信息如同被一层厚厚的纱布包裹着,透出些许令人不安的形状,却又看不真切。
徐航在国内某科技论坛的校友版块,看到一位在广州工作的校友留言:“情况有点诡异,医院戒备森严,市面上醋味很浓,据说能消毒?搞不懂。” 这条留言很快也被版主以“讨论不实信息”为由删除。
“醋能消毒?”徐航觉得有些匪夷所思,对林雪说,“看来传言已经有点走样了。”
这种信息的模糊和管制,在最初或许是为了避免社会恐慌,但却在无形中为谣言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人们对于未知的恐惧,在官方信息缺位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各种小道消息来填补认知的空白。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2003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全球警报,一种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的新型传染病被确认。疫情不再局限于广东,开始在北京、山西、香港等地出现,并呈现出向全国乃至全球扩散的态势。
仿佛一夜之间,北京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林雪和徐航虽然身在美国,但通过越洋电话和飞速更新的国内网络新闻,清晰地感受到了那种扑面而来的恐慌。与家人的通话频率明显增加,话题也几乎全部围绕着“非典”(SARS在国内的俗称)。
“雪儿,北京现在情况不对了!”母亲周文瑾的声音在电话里失去了往日的沉稳,带着明显的焦虑,“我们医院已经开了好几次会,要设立发烧门诊,隔离疑似病人。听说有的医院医护人员感染了很多,防护物资都紧缺!”
“妈,您一定要做好防护!戴好口罩,穿好隔离衣!”林雪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知道,知道。就是……就是这病好像传染性特别强,通过空气飞沫就能传,现在大家都不敢出门了。”母亲的声音顿了顿,压低了些,“外面传言很多,说哪个小区被封了,说救护车夜里呜呜地响……你爸不让我乱说,但心里真是没底。”
很快,恐慌以一种极其具象化的方式爆发出来——抢购。
不知从何处传出的谣言,声称板蓝根冲剂和白醋可以预防“非典”。一时间,这两种平常之物瞬间被赋予了“救命神药”的光环。北京的各大药店门口排起了长龙,人们拥挤着,呼喊着,只为抢购几包板蓝根、几瓶白醋。货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清空,价格飞涨,甚至出现了为争夺最后几包板蓝根而大打出手的场面。
“简直疯了!”一位在北京的同学在MSN上对林雪描述,“我昨天跑了好几家药店,毛都没买到!板蓝根早就断货了,白醋也卖光了!现在家里到处都熏醋,那股酸味儿,闻着都头晕!”
网络上,各种未经证实的信息更是以几何级数传播。手机开始普及,短信成为了谣言传播的新温床。林雪和徐航在国内亲友的手机上,不断收到各种令人心惊肉跳的转发信息:
“紧急通知:XX医院已封院,数百医护人员感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江奔流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三江奔流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